市科协发动6万余名科技工作者构建立体防控网
以科技力量筑“健康屏障”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0-14 07:32   

江门产研院联合相关机构研发的履带式室外智能喷洒灭蚊自动化设备已投入使用。

江门产研院联合相关机构研发的履带式室外智能喷洒灭蚊自动化设备已投入使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10月12日上午,蓬江区环市街道群众社区内,锄头与铁锹交替起落,杂草枯枝应声倒地;“红马甲”穿梭其间,将装满杂物的清运袋扛向垃圾车。市科协联动市计算机学会、林学会等7家单位,组织30余名志愿者分工协作,用数小时将社区内的蚊虫孳生温床清理干净。这场多学科领域联动开展的环境攻坚,正是市科协以“科技赋能+全民参与”构筑“健康屏障”的生动缩影。

    履带式室外智能消杀设备在绿地间穿梭洒药,科普讲师团走进社区答疑,党员突击队逐户排查蚊虫孳生地——市科协的防控行动早已全域铺开。在蓬江区的一社区里,江门产研院联合相关机构研发的履带式室外智能喷洒灭蚊自动化设备正匀速作业,雾状药剂细密覆盖绿化带缝隙。“传统人工喷洒耗时费力,且难以做到全面覆盖,这台设备不仅能提高效率,还可以进狭窄小巷进行消杀,覆盖面更广。”该设备的研发负责人陈妙仪介绍,“我们还调配了技术人员提供全程保障,相关设备已经在新会、蓬江投用多日。”

    科技力量的注入,源于市科协的快速动员。“我们第一时间把高校、企业的技术家底‘搬到’防控一线。”市科协主席灵君在社区参与志愿服务时介绍,除了智能消杀设备,无人机也投入到大型绿地消杀工作中,“规模化作业效率提升50%以上,还降低了人员暴露风险。”

    在蓬江区会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前,身穿“红马甲”的科普志愿者正在搬运防疫口罩、隔离衣、蚊香、杀虫药包、杀虫喷雾等物资,这些均由市科协发动科技企业、科技社团等捐赠。此外,各级科协机关干部连日来在该社区开展入户宣传超3000户,负责带队的市科协相关工作人员抹了把汗,指着台账说:“光是清理花盆积水、废旧轮胎等形成的蚊虫孳生地,就有200多处。”

    江海区英南村的老巷里,防疫突击队正逐户发放科普海报,队员们边帮独居老人清倒花盆积水,边讲解防护知识。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这支队伍已在江海区金溪社区、英南村清理卫生黑点102处,投放药包超700包。

    “阿婆,记得每周给阳台喷药。”入户宣传过程中,市科协志愿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详细向居民解释如何科学防蚊灭蚊,居民梁慕勤听得认真:“干部和志愿者跑了好几趟,教我们清积水、防蚊虫,现在家里蚊子确实变少了!”

    不仅如此,市科协还组建了一支由专家和科普达人组成的科普队伍,连续多天开展科学防疫公开课直播,并走进社区企业以及学校,开展近280场靶向式防控培训与科普宣讲。“江门科普”公众号推出的一批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科普产品更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科技企业不能缺位。”科技企业代表许照云介绍,他的企业已到蓬江、江海两地支援防控,“我们还发动同行组建技术服务队,给社区消杀设备做维护。”

    截至目前,市科协联动各县(市、区)科协,派出由6万余名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科小侠”江门市科普志愿服务队,通过专业化防控、下沉式动员、精准化服务、立体化宣传四大举措,助力构建以“科学防控+全民参与”为核心的立体防控网。灵君表示:“接下来我们将动员更多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打造‘无蚊场所’;同时带动身边群众广泛参与爱国卫生大行动,加大科普宣传,共同改善人居环境、共建健康家园。”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