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走垃圾杂物,让环境更整洁。
从清晨的北园公园到深夜的肇康市场,从热闹的校园操场到繁忙的工业园区,处处可见弯腰清积水、挥帚扫垃圾、背箱做消杀的身影——领导干部带头疏通沟渠,商户主动清扫店铺门前路段,志愿者化身“防蚊卫士”入户宣传,专业消杀人员背着设备在城乡穿梭……10月17日至18日,为持续巩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成果,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新会区爱国卫生运动火热开展,一场“干部带头、群众紧跟、行业联动”的灭蚊防蚊攻坚战,以热火朝天的干劲、团结一心的姿态、群策群力的智慧,在葵乡大地奏响了全民参与的“协奏曲”。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叶田
干部带头到一线
群众紧跟聚合力
“环境干净整洁了,蚊子就没有孳生地。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为健康新会贡献志愿力量。”在会城街道永安村,志愿者陈慧雯手持扫帚清理落叶时,道出了许多参与者的心声。两天来,区四套班子领导分赴各镇(街)一线,与村民、志愿者分工协作,集中清理村内积水沟渠、清扫街巷垃圾,原本易藏污纳垢的卫生死角变得干净。
这样的场景在新会区随处可见。在圭峰会城东甲村,区四套班子领导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一起用大功率水泵冲洗道路缝隙油污,用长柄扫帚疏导积水;在圭峰会城南园社区,工作人员清理居民楼天台的废旧杂物,不放过任何一个易滋生蚊虫的积水容器;北园公园内,100多名党员干部、学生家庭、环卫工人分工合作,捡拾山坡上的垃圾、修剪绿化带杂草,专业消杀人员则对灌木丛、排水沟进行喷药,“志愿红”“学校蓝”“环卫橙”交织成干群协作的最美风景线。
“这么多人一起干活,公园变干净了,散步时也更安心!”路过北园公园的市民陈伯看着整洁的环境,忍不住点赞。越来越多市民自发带着工具参与进来,有的社区居民组队清扫楼道,有的商户主动清理门前杂物,原本的“统一行动”逐渐变成大家主动参与的“家园共建”,处处涌动着同心护健康的热潮。
行业联动无死角
全域覆盖筑防线
从农贸市场到商业综合体,从工业园区到建筑工地,新会区各行各业迅速响应,将灭蚊防疫的要求落实到每个角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控网络。
农贸市场里,“机械+人力”协同攻坚。10月17日晚,肇康市场、古冈市场等地,区市场监管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公安分局等多部门联合行动,超百人参与整治。工作人员用高压水枪冲洗排水沟、清掏淤泥,劝导占道经营商户,协助清理门前垃圾。“环境好了,大家更愿意来购物,我们会坚持落实‘门前三包’。”肇康市场商户陈女士主动加入清扫队伍。截至目前,新会区已推动建设23家“无蚊市场”,落实“开市前、闭市后各消杀1次”“闭市后灭蚊烟片熏蒸”等措施,驻点督导实现问题动态清零。
企业园区内,“责任+专业”双管齐下。银湖湾滨海新区(区工业园区)组织企业、工地、学校落实“门前三包”,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组建专项行动队,同步清理厂区船坞与周边村道积水;江门耀皮工程玻璃有限公司聘请专业消杀机构,对原料仓库、绿化带开展全方位消杀;诺文(新会)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建立“宣传—消杀—监督—储备”闭环体系,每日巡查积水隐患,储备充足防疫物资。
服务场所中,“细致+常态”保障安全。新会万达广场、新汇大融城等商业综合体,重点清理卫生间、餐饮区、停车场的积水,对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对照技术指引清扫枯枝落叶;新会碧桂园凤凰酒店临时关闭户外喷水池并加装防蚊纱网;城区客运站、驾校训练场严格排查候车室、教学车辆,将落实防蚊标准纳入日常管理。
创新举措破难点
长效机制固成果
面对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防控难点,新会区各镇(街)及相关部门创新方法、精准施策,既解决当下问题,更着眼长远保障。
各镇(街)拿出“特色方案”。大泽镇创新“宣传引导+精准排查+科学消杀”三维联动模式,线上推送科普知识、线下用宣传车播报信息,累计清理垃圾230余吨、积水隐患500多处。司前镇举行动员授旗仪式,组建机关先锋队、社会“同心军”、村居主力军,分赴乡间小道清理杂物。崖门镇开展“敲门行动”,入户排查天台积水、发放灭蚊片。大鳌镇实行“排查登记+清理整治”闭环管理,单日超4850人参与,清理孳生地145处、积水1140处,清运垃圾近60吨。
校园也成为“防蚊教育主阵地”。新会区教育局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覆盖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新会东区学校通过智慧少先队平台开展“爱卫章”争章活动。会城创新初级中学的初三学生梁同学化身“防蚊监督员”,提醒家长“清积水、点蚊香”。“教育一个学生,就能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区。”新会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公共空间的防控更显专业。新会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牵头对城区18个重点公园(含北园公园、葵湖公园等)实施“每日2次常态化消杀”,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烟雾消杀等方式,针对绿化带、下水道口等区域精准作业。10月17日下午,新会人民会堂周边开展“修剪植被+集中消杀”一体化作业,从源头切断蚊虫孳生链条。
这场爱国卫生运动,不仅清理了积水垃圾,更凝聚了新会区上下的向心力。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市民,从企业商户到学校师生,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受益者。接下来,新会区将持续深化行动成果,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让“全民防蚊、共建健康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为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