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梁爽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江门赛区整装待发。场馆内,智能升级后的江门体育中心实现灯光与水温的和谐统一,为运动员创造了绝佳竞技环境;场馆外,一套覆盖食安、医疗、安保的周密保障体系高效运转,彰显着跨部门协同的“江门效率”。赛场上,国际级排球、击剑赛事轮番上演,做旺“赛事经济”;赛场下,江门制造的滑雪头盔、竞赛摩托车畅销全球,彰显出体育产业的硬核实力。这一切的根基,在于江门深厚的人才土壤——从“排球之乡”台山排球运动学校输送的健儿,到江门体校培育的新星,正构成这座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最强后劲。硬件与软件并举,产业与人才共兴,江门正以全面就绪的姿态,迎接全运会的到来。
承办赛事的硬核支撑
走进位于蓬江区的江门体育中心,十五运会主题标识与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已点缀在场馆内外,营造出浓厚的赛事氛围。这里将承办十五运会游泳(花样游泳)项目、排球(女子20岁以下组)项目,以及特奥篮球项目、足球项目和游泳项目的比赛。
江门体育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已完成智能灯光系统升级,灯光照度、显色指数等参数可随比赛节奏自动调节,能为运动员创造最佳视觉环境。该中心体育馆曾成功承办过亚洲U20女排锦标赛、世界排球联赛等国际赛事,这进一步验证了其专业水准:排球场拥有8500座观众席、符合国际赛事要求的木地板与通风系统,以及经过多次大赛检验的隔音设计,共同构筑起一座“排球圣地”;游泳馆国际标准泳池配备智能水温控制系统,可将水温精确维持在26℃—28℃,水下LED矩阵照明不仅提供均匀光线,还能编程呈现动态光影,为花样游泳增添艺术表现力。
硬件升级之外,一套覆盖食品安全、应急医疗、安全保卫的保障体系正高效运转。江门市市场监管局牵头组建的食品安全与反兴奋剂风险防控专班,创新推行“三赛区共用一仓”模式,实现食材统一采购、检测与配送,并对接待酒店实施24小时驻点监管。从源头到餐桌,每一环节均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从动态研判到立体防控,江门以科学协同的保障机制,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筑起一道无形却坚实的安全防线。
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体育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经济的引擎。江门通过“品牌赛事引领”与“全链产业升级”,培育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将体育经济打造为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
今年以来,江门以排球、击剑、山地自行车与马拉松为重点,构建起“国际级-国家级-本土IP”三级赛事体系。从世界U21男排世锦赛到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7场高规格赛事不仅提升了城市影响力,更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仅击剑联赛一站便创造直接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同时,“侨VA”九人排球联赛、自行车骑行嘉年华等283项群众性赛事贯穿前三季度,与“跟着赛事去旅行”新业态形成合力,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持续释放“赛事进景区、进社区、进商圈”的辐射效应。
体育产业链的延伸,为工业门类齐全的江门提供了转型升级的契机。北京冬奥会上,奥地利与瑞士滑雪运动员的头盔来自江门企业鹏程头盔,“冰立方”的变压器由江门企业海鸿电气提供,江门企业广明源的光科技产品则为场馆清洁保驾护航。这些“隐形冠军”的涌现,彰显了“江门制造”在国际舞台上的技术实力。更多江门企业正借势体育经济扩大市场:大长江集团的竞赛摩托车占据全球主要份额,格莱仕车业的山地自行车远销欧美,宝矿力水特年产3亿瓶且销量连续增长……
面对体育经济的广阔前景,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从加强部门协同、成立行业协会、组建专家智库、培育引进重点企业、构建体育宣传矩阵五方面发力,系统性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
当赛事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体育经济正成为江门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
体育经济的发展后劲
体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江门通过深化“体教融合”与“梯队共建”机制,为城市体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形成从“基层选才”到“高端输送”的完整培养链条。
江门市体育运动学校与台山排球运动学校作为两大人才摇篮,在本届全运会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江门体校共输送23名运动员,参赛项目涵盖现代五项、跳水、水球、曲棍球、篮球、田径等,展现出多元化培养成果。其中女子水球队表现尤为亮眼,输送的6名运动员大多担任主力。江门体校校长李宏利介绍,该校在巩固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成功拓展了女子水球、现代五项等新项目,将散打、拳击等项目收回校内训练,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项目布局。
同时,台山排球运动学校也创纪录地输送了22名运动员。其中广东U18男排以该校7名队员为班底,教练团队有3人来自该校。从2023年3月到2025年3月,这支队伍长期在台山进行系统训练,学校统筹负责人才引进、日常训练和后勤保障,聘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教练与年轻教练共同带队,全面提升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台山排球运动学校党委书记谭又添表示,学校不仅通过中小学生排球赛现场选材,还组织教练员深入各乡镇基层学校发掘苗子。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赛事临近,江门也迎来展示体育实力的重要契机。江门着眼于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不仅要办出一届展现侨乡特色的精彩体育盛会,更要通过发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新业态,推动体育与文旅深度融合,将赛事期间的“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体育经济新高地。
从赛场上的竞技比拼,到赛场外的产业联动,体育正为这座侨乡城市注入全新活力。江门这座有着深厚体育传统的城市,正以赛事为媒,以人才为基,书写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