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士制冷新厂区升级增产能,供应链成为“共赢链”
“花园工厂”冲刺行业“单项冠军”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05 07:32   

    “刚走进新厂区就被惊艳到了——白灰为主的配色,不对称的建筑设计,大堂像星级酒店,空中花园还有休闲吧台。这哪像传统工厂?几乎每个客户都反复问,‘这真的是生产移动空调的地方吗?’”11月的江门,阳光洒在江门市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士制冷”)的新厂区,该公司执行总裁助理贺程程笑着回忆起客户的反应。

    这家自2003年扎根江海区的企业,深耕移动空调与抽湿机领域20多年,产品外销占比超80%,常年稳居“中国空调出口前十”。如今乔迁新址,不仅建起了科技与花园交融的现代化工厂,更怀揣着冲击行业“单项冠军”与筹备上市的目标。同时以“厂房租赁+研发协同”的独特模式整合供应链,为产业链上下游撑起了“共赢伞”。

    扩大产能 剑指“单项冠军”

    “旧厂的两条生产线已跟不上发展节奏了。”谈及搬迁缘由,贺程程直言。尽管旧厂已实现自动化生产,但随着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核心市场的订单逐年增长,原有的产能与空间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今年9月,宝士制冷正式迁入位于江海区云沁路与江睦路交界的新厂区。“从拿证到建厂,江海区政府给予了我们大量支持,整个过程比预期快很多。”贺程程介绍,新厂区总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除办公楼、宿舍楼外,还拥有三栋生产及仓储用房。“我们特意打造‘科技+花园’风格,就是想让员工工作得舒服,也让客户看到我们的实力。”

    新厂区的硬实力,首先体现在产能与智能化的跃升上。旧厂仅拥有2条移动空调生产线,而新厂区在新增3条全新自动化生产线的同时,还对旧生产线进行迁移改造,最终形成5条生产线并行的格局。贺程程说,“以前年产能最多300多万台,现在可达700万至800万台。”

    走进生产车间,只见机械臂精准抓取零部件,传送带有序运转,“我们还去同行的优秀工厂‘取经’,优化生产线布局,比如让原材料仓库和生产线挨得更近,减少物料搬运时间,效率比以前提高了30%。”贺程程说。

    “零碳”理念深度融入新厂区的每一处设计。三栋生产及仓储用房的屋顶将全面铺设光伏板。“发电量远超自用需求,余电储存后,不仅可供厂区内的路灯、空调使用,还能反向供应给入驻的供应商。”贺程程透露,企业正在搭建“能源监控系统”,未来能精准监测到每一楼层、每台设备的实时能耗,“预计到2028年,即可完全实现‘零碳’运营。”

    “我们已是专精特新企业,正朝着移动空调‘单项冠军’的目标迈进。”贺程程说,研发团队有五六十人,更关键的是对行业标准的“前瞻性布局”。

    “比如欧洲要实施新的冷媒标准,从发布到实施通常有三年间隔。多数工厂会等到期限临近才准备,而我们则会提前两年动手。”贺程程举了一个例子,几年前欧洲出台“环保冷媒限制政策”,要求企业使用更低碳但易燃易爆的新型冷媒,“当时客户都很担心,问‘仓库要不要装泄漏传感器?集装箱要不要用特种的?成本会不会上涨?’90%的客户都拒绝合作。”

    宝士制冷没有退缩,而是提前找了德国技术监督协会等国际实验室,联合压缩机厂研发“防爆压缩机”。“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成功解决了冷媒泄漏、燃烧的问题,还通过了欧盟认证。后来碳税涨了,用旧冷媒的机器一台要交30美元碳税,我们的产品不用交,80%的客户又回头找我们合作。现在我们在欧洲移动空调市场的占比,能排到前三。”贺程程说。

    联动供应链 研发协同共发展

    如果说新厂区是宝士制冷的“发展基石”,那么独特的“供应链集成模式”,就是其应对全球市场挑战、实现快速扩张的“核心密码”。“这两年客户的利润下降了,我们也在想,怎么让整个产业链——从供应商到我们,再到客户,都能活下来、活得好。”贺程程说,新厂区的第五栋厂房(原材料储存厂),成了实现这一想法的“关键载体”。

    这栋厂房共七层,宝士制冷自身只用两层,“我们做‘恰时供货’,就是生产前几小时,供应商才把原材料送过来,周转效率就会高很多”,剩下的五层租赁给核心供应商,“让他们在我们的厂区里设分点,生产电控、两器核心部件,直接供应给我们。”贺程程说。

    目前,已有一家深圳供应商与宝士制冷签订了合同,正在筹备分点建设,生产完直接送到宝士制冷的生产线,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江门的厂房租赁成本比深圳低很多,供应商不用在深圳租大仓库。”贺程程说,更重要的是,宝士制冷的“淡旺季互补”,能让供应商的产能不浪费,“空调有淡旺季,比如欧洲的夏天(6—8月)是旺季,冬天是淡季,但我们还有抽湿机,抽湿机在欧洲的旺季是雨季(10—12月),刚好和空调相反。再加上我们的南半球市场,澳大利亚、巴西的夏天是12月到次年的2月,和北半球相反,所以我们的订单全年都很稳定,供应商的产能满负荷运转。”

    这种模式还打破了研发的“时空壁垒”。“以前我们要升级压缩机性能,得派研发人员去深圳的供应商厂里,现在他们的研发人员就在我们的厂区里,我们的研发团队下楼就能对接。”贺程程说。

    宝士制冷的供应链理念很清晰:“不做‘重资产’,不搞‘大而全’”贺程程说,“比如电机,行业头部供应商一年能产几千万台,成本和管理效率都比我们高,如果我们自己建电机厂,规模小、成本高,还会和供应商竞争,不利于合作。我们做好研发、精益生产这些核心环节,供应商做好部件生产,大家共享资源,才能共赢。”

    供应链的整合,为宝士制冷的“新品突围”提供了助力。2025年秋季广交会上,企业推出的移动空调新产品,虽然还只是样机,却接到了15万台订单。

    “现在,我们的产品偏向家用,接下来要研发工业类空调和抽湿机,用在养殖业、种植业、机场这些场合上。”宝士制冷电器有限公司总监李雪靓介绍,“一台欧洲的工业养殖空调能卖几千美元,比家用空调贵好几倍。”而这些新领域的拓展,依然会依托现有的供应链体系,“比如养殖空调需要耐腐蚀性的电机,我们的供应商已经开始研发了,以后在我们厂区里就能生产,不用再找新的合作伙伴。”

    从2003年扎根江海,到2025年乔迁新厂区;从专注移动空调生产,到布局“零碳”工厂、冲击“单项冠军”;从传统供应链模式,到打造“租赁联动+研发协同”的共赢生态,宝士制冷的20余年发展道路,始终围绕着“创新”与“专注”两个关键词。

    “我们不做‘家电巨人’,立志成为‘小而精’的强者——在家用移动空调领域做到第一,在工业空调领域同样做到第一,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贺程程表示,江门的区位优势、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企业对创新的不懈坚持,共同构成了宝士制冷最坚实的底气。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何榕

(责任编辑: 张宽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