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台山工业新城,“e”家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这个今年7月奠基的项目,如今已完成1号、2号厂房基础工程建设。这一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正是台山市以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台山市通过建立招商引资创新服务机制,推动更多优质项目从“纸上”到“地上”,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江门日报记者 陈素敏 通讯员 台招商宣
构建联动矩阵 打造招商“共同体”
“今年,我们创新建立‘1+20+12+N’招商联动矩阵,旨在变‘单兵作战’为‘团队攻坚’。”台山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体系的核心在于整合资源、凝聚合力,打造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招商“共同体”。
具体而言,台山市招商引资联席工作会议作为“1”个总指挥,牵头抓总、研究谋划招商等工作,下好台山全市招商“一盘棋”;“20”支特色招商队立足各园区、镇(街)资源禀赋,开展精准外出招商,形成“一域一特色、一队一专长”的招商格局;“12”条产业链招商小组破难题,各组建3人专项工作组,提前梳理产业链“断点”,靶向对接配套企业,推动招商从“被动找项目”变为“主动补链条”;“N”个服务专班强保障,发改、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组成“项目服务管家团”,从政策解读、用地审批到建设推进全程跟进。
这一联动矩阵有效盘活分散的招商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全域动员、全员参与招商的强大合力。据统计,今年以来,台山市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先后21次带队奔赴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开展上门招商、精准对接,台山全市储备在谈项目线索达115个,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显著增强。
锚定链主破局
建立产业“强磁场”
引进一个链主,激活一条产业链。围绕新能源车等优势特色产业,以“链主招商”为核心抓手,台山市打造“龙头引领、配套集聚”的产业生态,让产业链条向纵深延伸。
在新能源车领域,总投资5.04亿元的浪鲨SKD智造及出口基地项目今年8月成功签约,成为台山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关键节点。作为新能源车SKD散件组装项目,其不仅能填补本地新能源车组装环节空白,更将带动车身、底盘、电器等领域配套企业“抱团落户”,并与金桥、迪生力汽配等本地龙头骨干企业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
创新机制助力
推动项目“加速跑”
项目落地快不快,机制保障是关键。台山市推出“项目转化加速器”机制,通过“定期调度、卡点破解、全程跟踪”举措,让招商成果快速转化为发展实效。
为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台山市建立“项目调度会”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由台山市领导统筹,组织项目属地、审批部门相关负责人现场沟通协调。今年以来,累计解决用地指标、水电配套、环评审批等卡点问题6个。
针对工业投资项目,台山市同步开展“提量提质专项行动”,建立覆盖“签约—开工—纳统”全流程的管理台账,创新实施“红黄绿”三色预警机制,对进度滞后项目挂牌督办,确保每个项目“有人管、有进度、有结果”。
亮眼数据见证“加速度”。今年以来,“e”家智能制造、聚银先进包装材料等47个项目顺利开工,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激活三产动能
培育服务“新生态”
在做强工业“硬支撑”的同时,台山市围绕文旅、康养两大核心赛道,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招商工作。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台山市共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45.0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1个,100%完成年度目标。投资15亿元的华尔佳数智康养服务项目最为亮眼,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6.67公顷(400亩),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规划建设数智康养综合服务中心、智能健康检测区、AI康复训练区、数智化康养公寓等功能板块,将打造“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智慧康养服务体系。通过打通康养资源数据壁垒,实现资源互联互通与高效配置,推动台山康养服务从传统模式向“智能管理、个性服务”转型升级。
盘活存量资源
开辟招商“新空间”
面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现实需求,台山市以“腾笼换鸟”的创新思路激活闲置资源,为招商工作开辟新空间,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今年1-9月,台山市依托闲置厂房共引进项目14个,计划投资11.15亿元,盘活厂房面积12.57万平方米,相当于新增约3个中型工业园区。
“这种模式,对企业和地方是‘双赢’。”台山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新建厂房,闲置厂房改造项目平均落地时间缩短50%,企业初期投资成本降低30%。目前,台山市已建立闲置厂房数据库,动态更新16处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闲置厂房资源,为项目与空间的精准匹配提供支撑,让沉睡的资源变成发展的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