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富新材料的正式动工,标志着一颗承载我们创新梦想的‘金种子’破土而出!”记者日前在新会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看到,广东创富高端新型材料研发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简称“创富新材料”)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接受采访时,创富新材料董事长潘伟国激动地说。
总投资超10亿元的创富新材料于今年1月15日签约落户,在8月11日实现正式动工。不久后,一座旨在“定义未来生产范式”的智能工厂将在这里崛起。项目聚焦超薄电容膜、BOPE可循环薄膜等高端材料研发,依托德国全自动生产线与日本智能检测系统,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这个聚焦储能领域核心材料的重大项目,不仅勾勒出江门新兴产业发展的生动轨迹,更成为城市抓项目、蓄动能、强储能的鲜活样本。
推动“交地即动工”
“新材料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储能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潘伟国表示,项目落地江门,是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部署的关键举措,旨在推进高端聚烯烃发泡材料的进口替代,完善储能产业链布局。
据介绍,该项目智能工厂的“智造”内核尤为亮眼:4条国际顶尖生产线、全球顶级装备集成、全流程数字化赋能,将构建从原料到成品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工厂。
项目建成达产后,将立足江门、依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优势,形成辐射华南的区域性战略布局,打造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为江门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富新材料项目的快速落地并非个例,它正是江门政企协同“加速度”的常态呈现。
事实上,这样的服务效能已在新会多个重点项目中形成“复制效应”。总投资3.91亿元的江睦园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项目,今年7月在拿地的同时就取得《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的园区速度。该项目规划建设高标准厂房、研发实验中心及人才公寓,建成后将成为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集聚载体,其快速落地正是得益于跨部门协同审批机制。
更早前,优口净水(中国)总部基地项目从洽谈到正式启动仅用55天,较常规流程缩短近40%,公司董事长黄庆羽直言:“‘新会速度’让我惊喜,更坚定了投资信心。”
这些案例的背后,是新会区一套成熟的服务机制在支撑。近年来,新会区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交地即动工”改革试点,通过出台《新会区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前开展“三通一平”、明确土地使用标准,推动“项目等地”变为“地等项目”;借助“带设计方案+带项目”出让模式、重点项目专班、“容缺审批+承诺制”等创新举措,大幅压缩审批时限。
截至目前,新会区已推动中创新航、创富新材料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实现“交地即动工”,让投资落户新会的企业真切感受到“新会速度”“新会效率”。
强化新能源电池及储能产业链
创富新材料项目的落户,为江门新能源电池及储能产业集群再添“猛将”。
自2022年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落地新会以来,江门已形成强大产业磁场,带动投资额超150亿元的多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关联项目落户或增资扩产,覆盖电池生产、原材料供应、生产设备制造、电芯成组、回收利用、储能系统组装等全产业链环节。
目前,新会区已聚集新型储能及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约20家,其中规上企业13家。创富新材料项目的加入,进一步补齐了储能核心材料环节短板,强化了产业集聚效应,与广东省培育未来材料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高度契合。广东省未来材料产业集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等领域,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配套企业集聚的产业集群,江门正凭借项目招引实效践行这一战略。
与此同时,江门积极把握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机遇,落实《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以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协同赋能,为储能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
今年7月,《江门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涵盖八大行动27条具体举措。《行动计划》将科技创新置于重要位置,提出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解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问题”。
创富新材料项目的快速落地,离不开优质产业平台的支撑。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作为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东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总面积9961亩,聚焦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传感器等产业方向,为储能项目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十四五”收官之际,江门正以一个个优质项目为支点,激活产业集群效应,为“十五五”时期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在大湾区制造业格局中书写属于江门的“储能答卷”。
【江门日报记者 叶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