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露竹韵茶”茶叶嫩苗。

茶农们手工采摘新鲜嫩茶。
近日,恩平特色生态茶“恩露竹韵茶”正式通过“湾区认证”,成为江门地区首个茶叶类“湾区认证”产品,也是恩平市首个荣获此项认证的农产品。这一认证不仅是对该茶叶品质的肯定,更是对恩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径的认可,标志着恩平特色农产品在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湾区认证”作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推动,旨在通过更高标准的认证服务促进高端品质产品在大湾区内双向流通。“湾区认证”是“湾区通”工程的核心抓手,也是国家战略级认证体系,融合了政府公信力与市场化机制,通过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实体化运营,已成为连接消费者与企业的信任纽带。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谭锦波
老茶园焕发新活力
“恩露竹韵茶”产自恩平市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洞野生茶园。这里地处天露山余脉,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次生林。茶园四周20公里内无工业生产,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显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园中最年长的茶树树龄已超过40年。
这片蕴藏着自然精华的茶园曾经历长时间的沉寂。转机出现在2023年12月,恩平市公有农垦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恩平农垦公司”)开始对竹洞野生茶园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开发,着力打造“恩露竹韵茶”品牌。该品牌于2024年8月申请商标注册,其“拳头产品”野生红茶已在当地市场获得广泛认可。
“此前因种种原因,这片茶园一度处于荒废状态。”茶园负责人黎浩拉介绍,“在国资体系管理下,我们全面改善了茶园的田园管理,确保了高效运作。”在恩平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支持下,这片60多公顷的野生茶园重焕生机。
茶园始终坚持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全程不施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确保茶叶的纯天然品质。“我们的茶叶完全依靠自然生态生长,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野生茶的独特风味。”黎浩拉表示。
品牌的传承与创新并重。竹洞野生茶园的前身是“清湾茶场”,为传承传统制茶技艺,恩平农垦公司在品牌创立初期,便聘请原“清湾茶场”负责人、中级评茶师、乡村工匠茶叶专业工程师和广东省乡土专家吴小敏担任品牌“主理人”。她研究试验的“清湾炭焙红茶制作技艺”已入选江门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为品牌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品牌塑造方面,五邑大学与恩平市“双百行动”结对共建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智囊和创意支持。五邑大学以品牌需求为导向,选派师生团队深入竹洞野生茶园调研取材。将“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理念融入品牌宣传与包装设计,凸显了“恩露竹韵茶”原生态、无污染的鲜明特色。
生态沃土孕育好茶
恩平茶文化源远流长,清湾一带的茶叶便已散见于地方史料,因其品质佳而受到记载。
清道光五年(1825)《恩平县志》“物产”条目的记载:“茶,出清湾者颇佳。”成为恩平茶的历史印记。清道光年代,时任恩平知县的曾萼曾(福建人)从福建带来一些福建大叶茶在清湾一带种植,久而久之,这里制作的茶叶就颇有名气。
除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恩平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先后荣获“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天然氧吧”等“国字号”荣誉。辖区内有4个天然地热泉点,有的泉眼温度高达70—80℃,含40余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元素。这种独特的地质条件使得当地的茶叶含有更丰富的矿物质成分。
恩平市森林覆盖率达58.6%,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水库——总库容4.18亿立方米的锦江水库,总面积约6700公顷(10万亩)的七星坑原始森林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约333公顷(5000亩)的镇海湾红树林等优质生态资源。这些都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生态转化的恩平实践
“恩露竹韵茶”获“湾区认证”,是恩平市系统性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生动缩影。
2022年1月,恩平市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营业,成为广东省内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以此为核心,恩平逐步构建起“一库一贷一中心N转化”的创新机制,探索出多个“两山”转化的鲜活案例。
除了“恩露竹韵茶”,恩平的生态价值转化之路硕果累累:恩平市镇海湾红树林保护碳汇以超198万元的价格成功拍出,创下全国红树林保护碳汇单次拍卖总价新高;恩平市林业碳汇开发项目总投资1109.45万元,开发总面积约6000公顷,预估收益可达1500万元。这些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经济价值。
从原始森林中的一片茶叶,到香飘湾区的恩平佳茗,“恩露竹韵茶”不仅承载着恩平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更凝聚着政府、企业、高校与茶农共同守护绿水青山、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随着更多“恩平优品”走向湾区,这片土地上的“绿色红利”将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