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与邑大续写新章,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16 07:32   

    □江门日报记者 赵可义 蔡昭璐

    40年,一段跨越时空的学脉情缘正续写新章。

    198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原副院长叶家康携一批青年才俊南下,将“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精神火种播撒侨乡;40年后,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驱动下,在江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推动下,北航与植根于侨乡沃土的五邑大学赓续良好合作传统,共同签订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领域合作;共启以“务实合作、实践创新”为内核的“双实”论坛,聚焦海洋、能源、低空、应急安全等前沿领域,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与江门产业布局。这两所血脉相连的高校,正以务实合作回应时代命题,准备在湾区热土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论坛现场“喊话”:

    共鸣声中谋共赢

    论坛现场,思想的交锋与合作的热情构成了主旋律。

    五邑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李会军在作主题报告时,向在座的北航专家们发出了诚挚而直接的“合作邀约”:“面对大湾区在新材料、智能制造及AI与低空经济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任何单打独斗都无法胜任。我们必须依托北航的顶尖实力,共同打造一个高能级的产学研联盟,以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期待北航的鼎力支持!”

    李会军进一步列举了从低空飞行器材料到焊接技术、从轻量化结构到部件工序优化等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合作切入点,强调要“把合作扎实地做起来,共同打造大湾区的未来。”这番“喊话”,并非空泛的意向表达,而是基于对双方优势与区域需求的深刻理解。

    此次研讨会设定的议题本身就极具针对性。台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检查评估所所长于盟明晰了低空经济发展趋势与政策导向,为两校科研合作指明了方向。北航教授杨世春、刘军、赵士腾等业内“大咖”分别带来了电动航空电池智能管控、空海跨域网络、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报告;而五邑大学教授李会军、王英、池振国等学者也展示了在AI与工业4.0融合、智能氢能、特种高分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面对五邑大学抛出的“橄榄枝”,北航方面给予了积极回应。北航通信工程系副主任郑旷宇在作报告时动情地说:“我出生于1985年,今年正好40岁,我与五邑大学同龄,今年相聚于此,我与五邑大学有缘。”他随即表示,希望与五邑大学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共创新的未来。

    这段充满个人情感与历史缘分的回应,不仅是对李会军教授“喊话”的直接应答,更道出了两校“同心同源”的深厚底蕴,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信任的基石。

    局长当“红娘”:

    谋划对接促转化

    论坛不仅是学术思想的碰撞场,也是潜在产学研对接合作的“鹊桥会”。

    当专家学者热烈探讨技术路径与合作可能时,一位特殊的“听众”主动扮演起了“红娘”的角色——在交流互动环节,市科技局局长刘长虹起身发言,她敏锐地捕捉着每一个潜在的合作机会:“您的团队研究的领域与江门的产业非常契合……在座的各位专家,研发成果与江门哪些企业有可能对接,我都记录了下来。”她还当场承诺:“科技部门会主动服务,精准对接江门企业、产业,为大家‘牵好线、搭好桥’。”

    这番主动、精准的服务承诺立刻得到了现场反馈。“我还真有需求,回头我加你微信。”李会军教授当即表示。这种高效的互动,凸显了江门市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迫切期望和务实作风。

    江门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为这样的对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海洋大市,江门正深入谋划海洋经济,打造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江门制造基地,推动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在安全应急产业方面,江门创新性地构建了“五维一体”发展格局,提供了系统性的“江门方案”。在能源领域,江门深入实施“双碳”战略,依托江门双碳实验室,积极开辟硅能源、新型储能等特色产业,引入隆基绿能、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统筹规划打造省新型储能产业基地。此外,江门积极谋划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在去年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将低空经济列入江门重点做大做强的特色产业之列,和硅能源、新型储能等一道成为十个“加快发展”的新兴产业。

    这些扎实的产业基础让两校专家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刘军坦言:“我们在北京研究水下技术,面临的问题是离真正的实用场景有一段距离。”而江门广阔的海域与产业生态,恰恰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他进一步指出:“特别在低空经济等领域,大湾区未来肯定会有政策先机。我们站在政策先机上,打好技术基础,未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王英也补充道,两校可以抓住契机,实现“能源带动低空发展,低空辅助应急工作,应急辅助海洋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在江门这片产业热土上深化合作、结出硕果。

    服务湾区:

    立足新起点,拓展新天地

    北航与五邑大学的此次深度携手,旨在共同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并精准锚定江门市的产业发展需求。

    北航作为我国空天科技与高端制造领域的领军学府,在智能控制、网络安全、先进装备研发等方面拥有深厚积淀;深耕侨乡40年的五邑大学,则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应急装备本地化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种“高位赋能”与“实地深耕”的结合,构成了协同创新的强大动能。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姜琳从全省战略层面看待论坛常态化的意义,希望其能“推动更多实验室的成果走向产业的一线”。于盟则评价其为“高校协同创新、服务产业安全发展的生动典范”,希望双方在工业互联网安全、低空经济安全监管等关键领域深化研究,让学术研究更具“国家站位”和“安全底色”。

    为了将合作落到实处、推向长远,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表示,将把“双实”论坛制度化、常态化,“每年围绕大湾区产业亟需与前沿领域设定主题,打造一个高层次的协同创新平台”。

    北航党委副书记程波表示,双方以本次签约为契机,“持续深化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提升办学水平”“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地区行业发展需求,融合各自优势特色,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实现更高水平互利共赢”。

    这段跨越40年的情缘,正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开启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合作共赢未来的崭新航程。在两校的共同努力与江门的鼎力支持下,这段佳话必将续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陈淑婷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