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唐达 通讯员/莫小青) 11月19日上午,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建设成功暨首个物理成果发布会在江门举行。这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里程碑,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公使Cristina Carenza参加发布会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焕乔、陈和生,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生,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参加发布会。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在会上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曹俊主持发布会。
丁赤飚代表中国科学院对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建设成功并取得重要科学成果表示祝贺。他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作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是一项汇聚全球智慧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希望项目团队再接再厉,确保江门中微子实验高效平稳运行,提高运行效能,与全球科学家紧密协作,不断产出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技成果。
陈岸明代表江门市向关心支持实验装置建设和江门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探索创新、不懈奋斗的科研人员、工程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远道而来的各国官员、使领馆代表、科学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国家院地合作项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有力指导、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江门各级各部门全方位配合保障,共同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成功。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更是我国主导的重大科技国际合作项目,是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的生动实践。江门作为中国著名侨乡,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重要工业城市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是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江门市委、市政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充分发挥国家大科学装置创新引领作用,更好服务科技强国建设。我们将持续深化与中科院、国际科研机构合作,集聚更多高端资源、高端人才,推动前沿科研成果产业化应用,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挥中科院、江门科普传媒集团作用,加快建设国际化青少年科普研学教育基地,吸引更多港澳及海内外青少年研学旅游;用心用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为各国科学家创造友好舒适环境,全力服务保障实验室高水平运行,为产出更多基础性原创性科学成果作出江门贡献。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公使Cristina Carenza在致辞中表示,意大利是一个在科学与艺术、文化与创新中积淀而成的国家。我们深知基础研究是对人类未来的关键投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与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之间的科技合作意义重大。我们对成为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倍感自豪,这项合作为两国青年科研人员与技术人员的联合培养、构建未来的科研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相信,首个物理成果的发布只是“序章”,热切期待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未来绽放更多科研硕果,共同为人类理解宇宙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江门中微子实验合作组物理分析负责人温良剑报告江门中微子实验的首个物理成果:通过对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数据的分析,测量出描述太阳中微子振荡的两个参数混合角012和质量平方差Δm2 21,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1.8倍。江门中微子实验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如此高精度的测量,表明其探测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设计预期,其前所未有的测量精度使项目团队可以很快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检验3种中微子振荡的框架,开展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及地球中微子的研究,寻找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展望未来几十年,江门中微子实验将持续产生重要物理成果并培养新一代物理学家。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作为“大国重器”,由我国主导、17个国家和地区、75个科研机构和院校、7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参与建设,得到多国政要、世界顶尖科学家等国际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23年6月3日,泰国公主诗琳通到访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她有感而发表示“中微子那么小,但可以看见很大的世界”,现场欣然题写“以小见大”四个汉字。同年5月22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考察时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具开拓性的实验室,它打开了一扇门,进入最前沿的科学领域,期望它为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拓展对宇宙的认识作出贡献。
发布会上,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北京代表处主任何宏,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北京代表处主任Fermin Cuevas,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布洛欣高能物理实验室主任Evgeny Yakushev也作了致辞。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Martin Tomco,斯洛伐克共和国驻华大使Milan Laj iak,以及意大利、德国、泰国、荷兰、匈牙利、西班牙、挪威、波兰等国家的科技参赞,美国、巴西、泰国等各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代表,江门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单位、科研机构代表,江门市领导蔡德威、曹阳,以及特邀专家、参建单位代表等近200人参加发布会。
相关链接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
建成国际上首个新一代超大规模、
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
中微子研究是国际基础科学前沿。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位于开平市金鸡镇打石山,因其距离阳江与台山两座核电站各53公里的独特优势,成为继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后,承接这一“宇宙级实验”的理想之地。
2010年3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计划,其中江门中微子实验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2014年,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项目合作协议》,项目于2015年正式动工建设。
广东省委省政府、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项目建设。该项目被写入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成为广东省委重点工作。江门与中科院高能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以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在土地保障、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全周期服务。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2021年12月,江门中微子实验完成实验室建设并开始探测器安装,2024年12月探测器完成建设并开始灌注超纯水与液体闪烁体。2025年8月26日完成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
江门中微子实验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缩影。江门中微子实验研发团队历经多年攻关,在高探测效率光电倍增管、超高透明度液体闪烁体、超低本底材料和精密刻度系统等核心领域实现四大重大突破——世界上最大的有机玻璃容器(直径35.4米)、世界最高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国产微通道板型光电倍增管的探测效率大于30%)、世界最透明的液体闪烁体(衰减长度大于20米)、极低的探测器放射性本底。
11月19日,江门中微子实验发布第一个物理成果:两个中微子振荡参数的最精确测量,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1.8倍。利用2个月的实验数据达到的测量精度即超过国际其他实验10—20年的积累,充分体现了实验装置的先进性。
凭借其超高探测灵敏度,江门中微子实验除了聚焦中微子质量顺序这一核心目标,还将精确测量中微子振荡参数,开展对太阳、超新星、大气及地球中微子的研究,并寻找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将深刻影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作为国际上首个建成的新一代超大规模、超高精度的中微子实验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是一个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成员涵盖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75个科研机构的700多名研究人员。该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国际合作方面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也是中国科学院在科技领域引领创新发展、体现大国担当的具体实践,将成为江门连接全球的新的“宇宙级名片”。(陈敏锐 张浩洋 严建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