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司前龙舟竞渡上演水上“速度与激情”,吸引大批港澳乡亲回乡观赛。
7月5日至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在佛山开赛。23支群众龙舟队劈波斩浪,用速度与激情点燃全民体育热情。在新会,龙舟竞渡民俗活动已经持续数百年。每年端午,潭江之上,鼓声如雷,龙舟竞渡,数万观众沿堤呐喊助威;直播间里,无数网友同步围观“飞龙”逐浪,万众欢腾。
作为“广东省首个传统龙舟特色区”,龙舟竞渡民俗已在新会绵延数百年,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从“村赛狂欢”到“省赛标杆”
龙舟竞渡人气高
新会地处西江、潭江交汇处,纵横交错的河涌不仅是当地百姓的“母亲河”,更孕育出延续数百年的龙舟竞渡民俗。
作为江门市首个“龙舟之乡”,大泽镇的赛龙舟传统早已深入人心。2003年起,大泽镇每年坚持举办大型传统龙舟比赛,2016年在广东省社会体育中心的支持下,成功升级为“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如今已连续承办七届,成为极具影响力的省级体育赛事。今年的赛事更是亮点纷呈,不仅融入“喜迎十五运会”元素,还通过人民日报、广东体育频道、触电新闻、“广东体育+”App等平台,面向五邑乡亲以及海内外侨胞进行直播,线上线下观看超1200万人次。
同样位于潭江边的司前镇,水网密布,龙舟竞渡成为当地百年传统。自2014年司前镇龙舟协会接手主办以来,该镇的龙舟竞渡已连续成功举办九届,成为全镇最热闹的民俗体育盛事,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与浓郁的文化特色。比赛时,龙舟健儿们伴着鼓点振臂划桨,动作整齐划一,岸边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奏响一曲曲振奋人心的“水上交响曲”。
为提升群众观赛体验,新会对龙舟赛事进行系统性升级。大泽镇依托49条龙舟的雄厚基础,在赛场配备高清直播设备与专业解说席,今年的龙舟竞渡直播吸引1800万人次观看,观看量远超往届;司前镇则对龙舟湖运动公园进行改造,用龙舟模型、划桨造型路灯打造沉浸式场景,每年吸引大批港澳乡亲回乡观赛,赛事美誉度辐射粤港澳大湾区。
据统计,2025年端午节前后,新会区6个镇(街)、28个村(社区)共举办49场龙舟赛事,线下吸引20.23万人次现场观赛,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2000万,创下历史新高。圭峰会城、双水镇等镇(街)的民间龙舟活动,也各自吸引数万人次参与,全民“追龙”的热潮席卷全城。凭借这股热度,2025年端午假期,新会区交出了接待游客37.93万人次、旅游收入1.45亿元的亮眼成绩单。
“龙舟+”多维融合
串起全域文旅新链条
“看完龙舟赛,去吃司前夜鱼,再到梁启超故居打卡,一天的行程充实又满足。”今年端午假期期间,跟着朋友慕名从广州到司前镇看龙舟竞渡,陈女士获得了不错的体验。新会将龙舟赛事与非遗、特色美食、生态资源深度绑定,构建起“观赛—体验—消费”闭环,让“龙舟热”真正转化为文旅发展“新动能”。
在“龙舟+非遗”赛道,新会做足了文章。大泽镇将龙舟制作技艺搬进赛事现场,现场演示传统坤甸木的手工凿刻、咬口拼接等核心工艺,让游客直观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司前镇则在赛场周边设置“龙舟习俗”非遗展区,通过图文讲解与实物展示,详细介绍“起龙”“点睛”等传统仪式的文化内涵,让游客深入了解“司前龙舟习俗”的价值。同时,两地还同步开设产品展示区,“八镇优品”、司前特色非遗美食等集中亮相,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消费拉动的“双赢”。
除了赛场周边,新会还将端午氛围延伸至城区商圈。在大新路、仁寿路步行街,“粽香传情,非遗焕彩——2025冈州墟端午文化盛宴”创意市集热闹开街:文化主题粽子、迷你旱龙舟模型、趣味互动游戏齐聚一堂,游客不仅能现场体验包粽子、制作五线绳与香包,还能凭券参与投壶游戏赢取礼品。四天时间里,市集共吸引游客15万人次,成为端午假期消费的新增长点。
全域资源的串联,让“流量变现”更高效。新会龙舟赛是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龙舟赛事的热度,新会整合圭峰山、小鸟天堂等知名景区资源,吸引大量游客打卡。2025年端午假期,新会的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21.3%,生动印证了“赛事引流、全域消费”模式的成功。
“以前是村民自己乐,现在是网友在追着看。”负责“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赛事直播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新会各大龙舟赛事线上观看量突破2000万人次,其中粤港澳观众占比达62%,龙舟已成为湾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这种“破圈效应”的背后,是新会对十五运会“文体融合”理念的深度践行。
未来,新会区将以十五运会的举办为契机,大力推动“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事,持续释放文旅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