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赛事筹备到落幕,台山始终以“体育为媒”串联文化根脉、湾区协同与侨力资源,将一场赛事升华为激活城市内生动力、探索“赛事兴城”路径的战略实践,不仅让全国看见侨乡的专业与热忱,更交出一份“以赛促文、以赛兴旅、以赛聚侨”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以赛促文
台山拥有“全国排球半台山”的美誉。为让赛事承载文化重量,台山在十五运会期间精心搭建文化展示平台,让体育竞技与文化展示深度融合:距赛事核心场馆新宁体育馆不远处,台山市华侨文化博物馆推出“侨见华利磨——台山排球的百年传奇”主题展览,成为热门文化打卡地;《图说台山排球100年》新书发布留存历史记忆,非遗浮石飘色与海侨东南亚风情舞等非遗项目同台展演,让赛场内外都浸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排球早已不是单纯的运动,是海内外台山人共同的文化密码。”深耕排球文化的台山作家岑向权道出了文脉传承的深层意义。
72岁的美国华侨陈玉豪年轻时曾任台山排球队副攻手,此次专程从芝加哥返乡观赛,摇着“我爱台山”的小旗为运动员喝彩:“能在家乡看到全运会比赛,非常激动,跟当年上场比赛的心情一样。”他说。
以赛兴旅
这次全运会,是历史上首次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办赛,三地联通的成效不断显现。特别是在与港澳亲缘相近的“中国侨都”江门,办赛期间,不管是交通的“硬联通”、制度的“软联通”,还是交流的“心联通”,都在参赛的港澳队伍和观赛的港澳观众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
澳门男排队长何浚杰感慨:“来台山参赛两三次,所有台山人都非常热情,球场坐满观众的场面非常震撼。”
香港游客颜先生专程从香港赶来看比赛,“用回乡证就能便捷购票,志愿者还主动帮忙操作,体验非常顺畅。”他说。
以排球为桥,台山将赛事转化为推动区域文化交流、旅游联动的纽带,大力推行“体育赛事+文旅体验”的模式。“看比赛、品美食、赏文化”成为三地游客的共同选择。
台山还抢抓“票根经济”机遇,联动酒店、景区、餐饮企业推出组合优惠,“观赛+滨海游”“赛事文化+侨乡美食之旅”颇受欢迎,赛事直接、间接拉动旅游、餐饮等关联产业增收。
来自广州的游客李先生手持赛事票根完成优惠核销后说:“一张排球赛门票,不仅能看国家级赛事,还能享受景区折扣、酒店优惠,去餐馆也能打8折,看完球必须去吃碗黄鳝饭!”
以赛聚侨
台山的排球故事,始终与“侨”紧密相连。面对全运会带来的发展机遇,台山精准锚定“赛事+”战略,一方面联动全球侨力;另一方面激活本土消费,形成“内外联动、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最具侨乡特色的实践,便是将全运会与第十一届世界台山宁阳会馆(同乡会)联谊大会深度结合,来自全球60多个侨团的近千名乡亲专程返乡,除了举办国际九人男子排球赛,还积极组团到十五运会赛场喝彩,既是对家乡的认同,更是侨力回流的生动体现。
“排球是我们的乡愁,看排球赛就有回家的感觉。”国际九人男子排球赛上,美国宁阳总会馆队教练刘荣浩带着7名台山籍华裔球员回乡参赛,他表示,“就是想让年轻一代感受家乡变化,传承排球情怀。”
从百年排球文脉的传承,到赛事保障的精益求精,再到侨力聚合的创新实践,台山此次承办十五运会部分赛事,早已超越“办好一场比赛”的浅层目标。这座城市以“排球之乡”的底蕴夯实基础,以“华侨之乡”的优势拓展维度,让赛事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城市服务的试金石、侨力聚合的纽带,解锁城市发展新密码。(李嘉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