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侨都(江门)摩托产业文化周解锁“制造+文化”新玩法
产业实力与文化魅力“双向奔赴”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23 07:33   

    在2025中国侨都(江门)摩托产业文化周活动现场,各种炫酷的摩托车吸引了人们拍照。有的车手直言江门的摩托车文化氛围“让人震撼”。刘淑君摄

    □江门日报记者 任佳燕 刘淑君

    昨日,2025中国侨都(江门)摩托产业文化周现场人气爆棚。200台摩托车组成的巡游车队穿梭城市街巷,近百名外地摩友跨省前来,解锁“制造+文化”新玩法,实现产业实力与文化魅力“双向奔赴”。

    企业秀新品

    企业展区内,众多摩托车整车与零配件企业齐聚一堂,纷纷亮出新品,在交流展示中抢占品牌化发展新机遇。

    在江门市珠峰摩托车有限公司展台前,其与欧洲企业合作研发的凯亚迪中大排量车型吸引众多目光。这家出口量全国排名第7的企业,已布局中大排量与电动化领域,引入的AGV智能生产线可实现高效量产。“我们不再满足于低端代工,而是要靠自主品牌与自主研发突围,引进欧洲主流设计理念,提升产品外观与性能,实现长期发展。”江门市摩托车产业链党委书记、江门市珠峰摩托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覃斌介绍,目前珠峰摩托的大排量摩托车持续热销,电动摩托车已实现批量供应非洲市场,适配当地“光伏+换电”新模式。

    江门正豪摩托有限公司旗下广东意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四轮高尔夫球车同样亮眼。这款畅销欧美市场的产品年增速达30%—50%。“政府搭台让企业有了很好的展示机会,现场氛围特别好!”科创意通产业园项目总经理杨海江透露,未来企业将继续瞄准市场需求,在蓬江区杜阮镇规划科创意通产业园,通过聚焦摩托车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大湾区汽摩配、新能源产业智造高地,投产后年产值有望突破12亿元。

    现场众多摩托车企业尽显“硬核”实力。如广东建雅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三轮摩托车、金刚狼系列个性化定制大排量摩托车,以及多款踏板车,凸显企业在大排量、定制化领域的技术储备。“企业将继续聚焦大排量、定制化,瞄准高端市场需求,摆脱中低端同质化竞争。”广东建雅摩托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安威表示。

    目前,蓬江区摩托车及零配件产业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36家,拥有研发、整车制造、销售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已拥有大长江、建雅摩托、珠峰摩托等9家摩托车整车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中心9家,加速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今年1—10月,蓬江区摩托车出口额达82.7亿元,同比增长58.1%,产品远销中东、拉美、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形成“制造+文化”双重优势

    巡游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摩友,以摩托车自驾游的方式畅游江门,沉浸式体验侨乡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从江西骑行了1000多公里、耗时两天半抵达江门的彭少辉,直言江门的摩托车文化氛围“让人震撼”,并表示江门城市建设变化很大,此次活动组织规范、氛围浓厚,作为骑手特别有归属感。来自北京的赵先生对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骑楼建筑念念不忘:“在骑行过程中让人眼前一亮,江门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非常有吸引力。”

    “现场氛围热烈,市民参与热情高,摩托车文化从‘通勤属性’渐渐向‘玩乐型’转变。”齐安威积极参与车队巡游,并邀请众多外地车队前来参与,他说,“摩托产业文化周推动江门摩托车文化向顶尖水平看齐,形成‘制造+文化’双重优势,让江门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摩托车文化高地。”

    在现场,一个大型“海绵宝宝联名头盔”吸引了不少摩友驻足打卡。“活动现场收到很多用户建议,比如希望多开展IP联名、开发周边产品,为品牌后续产品研发与市场运营提供了方向。”永恒集团相关负责人张祖爱表示,作为集头盔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永恒集团2021年落户蓬江区棠下镇,如今已扎根当地发展自主品牌,通过活动与用户面对面交流,拉近了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