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烹制“阅读早餐”
“零碎时间”变“黄金20分钟”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1-26 07:33   

    □江门日报记者 张翠玲

    “信天翁飞这么久不累吗?”“不累!因为它边飞边睡。”11月25日,在蓬江区农林双朗小学阅读室,学生们正在探讨关于信天翁飞行奥秘的话题。

    每天清晨7点,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农林双朗小学的阅读室里已经热闹起来。这里没有老师的催促,没有课堂的拘束,只有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故事、朗诵诗歌、演绎绘本,甚至来一场脑洞大开的“脑筋急转弯”。这是由家长义工自发组织的“晨读分享会”,短短20分钟,学生们吃上了“阅读早餐”。

    从“碎片时间”到“黄金时光”

    “早在2021年12月,我们发现不少家长义工的孩子会提前到校,但是那时教室还没开放,所以早到的学生在这段时间缺乏针对性安排。”该校二(6)班学生陈益澄的妈妈是晨读分享会的发起人之一。她回忆,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孩子已经到校,就应该让晨间时光更有意义。

    于是,家长义工队将上学日上午7:00至7:20这段“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正式启动“晨读分享会”,学校领导与老师们也不定期客串分享。如今,这里已成为早到孩子们每天的“第一节课”。

    “晨读分享会”的形式有了,如何让晨读不流于形式?家委们设计了“常态化分享+主题化联动”的双轨模式。

    陈益澄妈妈介绍,每周一由老师带来专业分享,树立学习标杆;每周二至周四为学生专场,形式多样,从经典诵读、绘本演绎到互动游戏,不拘一格;每周五则由家长义工牵头,开展集体朗读、专注力训练、主题诗词联诵等。在开学、国庆、六一等重要节点,“晨读分享会”还会推出主题化活动,让阅读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

    为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家委们还设计了积分激励制度。参与次数越多、表现越积极,积分越高,可兑换由家长义工捐赠的小礼物。“孩子们逐渐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真正爱上阅读、乐于分享。”陈益澄妈妈说。

    学生喜爱 家长认可 学校点赞

    “晨读分享会”只是为了“看管”早到的孩子吗?该校三(5)班学生罗进的妈妈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其核心价值是以家校共育为纽带,为孩子提供成长赋能的平台。”她表示,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专注力和表达能力,还打破了年级界限,拓宽了他们的认知视野。而对于家校关系而言,家长义工的参与搭建起“零距离桥梁”,凝聚了教育合力。

    “我很喜欢学校的‘晨读分享会’。”该校三(5)班学生叶杨说,“在这里能认识不同年级的同学,听大家分享故事,自己也能上台,特别有成就感。”

    该校二(9)班学生叶灵曦则比较了不同场景的阅读体验:“在家里是自己安静地看书,在班上是跟着老师读,而在这里更自由、更热闹,大家互相听、互相聊,读起来更有劲!”

    从学校的角度看,这个由家长主导的项目带来了多赢局面。“阅读从学习任务内化为生活习惯。家长们在组织中深度参与教育,老师们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教育热情与智慧。”该校副校长赵畅说。

    过去,早到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的一道难题。如今,“晨读分享会”让这部分学生有了固定的活动依托,校园晨间秩序明显改善。“家长在做义工时更安心、更主动。”赵畅说,“家长义工大大减轻了校园周边的交通压力,阅读分享会也让提前到校的学生有了‘好去处’。家委们通过富有创意的方式,在常规课程之外开辟了家校携手的‘第二课堂’,形成了‘1+1>2’的育人合力。”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