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展现了我市校外美育工作的丰硕成果。

孩子扮演可爱的小螃蟹。
11月22日,由江门市教育局、江门日报社联合主办,各县(市、区)教育局、江门日报青苹果协办,君乐宝乳业集团、江门市新励步教育支持的2025年江门市校外培训机构舞蹈展演活动在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中心举行。来自三区四市的31支优秀舞蹈队伍登台亮相,以舞会友,集中展示了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市校外美育工作的丰硕成果与蓬勃朝气。节目丰富多元 展现各年龄段风采
本次展演按学段分为学前教育组、小学组和初高中组三个组别,舞蹈种类涵盖中国舞、流行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等。舞台上,学前教育组的小朋友们用稚嫩却认真的表演感染着每一位观众。原创作品《怦然心动》以活泼的节奏和灿烂的笑容瞬间点燃全场;《牛牛牛》则通过憨萌可爱的舞步,展现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趣。
小学组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元。《海韵船歌》以柔美而有力的肢体语言,演绎出海浪的起伏与渔家的劳作;《坚持不蟹》通过诙谐有趣的拟人化手法,塑造了一群执着可爱的“小螃蟹”形象。
初高中组的表演则展现出更高的艺术水准和更深邃的情感表达。《唐印》再现大唐盛世的雍容气度;《生命的摇篮》用现代肢体语言演绎对生命的礼赞;《能不忆江南》则以优美柔软的舞姿,引导观众“穿越”到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家长杨女士在观看后表示:“这次展演非常出彩,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节目。我的孩子学舞蹈四年了,参加这样的活动能让她见识更高水平的舞台,积累更多经验。”
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本次展演中,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素成为最大亮点。多个节目从侨乡文化土壤中汲取灵感,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原创作品《柑香满院晒金秋》以新会陈皮为主题,生动再现了秋日晒柑的丰收场景。指导老师钟明姬表示,节目从道具到服装都融入了地方元素,希望通过舞蹈语言展现侨乡独特的地域文化。她说:“孩子们手中的簸箕一面是陈皮,一面是新会柑,这些细节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要让观众感受到新会群众的幸福生活。”
《春嬉》巧妙融入了岭南钱鼓。指导老师黄婧仪指出,节目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还注重表现少女们在春日嬉戏的欢乐场景,让传统文化在童真童趣中得到新的诠释。
《排球小将》的创作团队则从台山排球文化中汲取养分。“我们在排练中专门安排了排球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小演员们更好地理解角色。”指导老师叶绮青介绍,这是他们的原创舞蹈作品,通过舞蹈展现排球运动的力与美,既彰显了地方特色,也传递了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
“不少作品都体现了编导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思考,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当代审美。”展演评委、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教研室主任、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江门市舞蹈家协会主席陈天姿表示,“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看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原创作品,这些作品既扎根地方文化,又大胆创新,展现了我市校外舞蹈教育的创作活力。”
搭建美育平台 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本次展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由专业评委从舞蹈技巧、艺术表现、创新性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分。获奖名单将通过官方渠道公示,届时将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以及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等多个奖项。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评选特别设立了优秀创作奖,鼓励艺术创新和本土文化创作。
对于参演学生而言,这次展演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来自江门市戴爱莲培训服务有限公司的学生黄令仪表示:“舞蹈使我快乐,让我能够放松身心。这次活动不仅让我积累舞蹈经验,还为更多热爱舞蹈的人提供展示的机会。”来自江门市蓬江区舞派艺术培训有限公司的李玥如今年7岁,首次登上大型展演舞台的她兴奋地说:“我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看到了那么多观众和选手,觉得特别新奇,既开心又紧张。”
本次活动自今年9月启动以来,累计征集近200个参赛作品,历经各县(市、区)专场展演的激烈角逐,最终遴选出31个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节目进入本次展演。江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巩固“双减”成果的重要实践。通过搭建这一交流展示平台,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美育事业与校外培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青少年全面成长的良好氛围。
(文/图 曾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