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战略指引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时间:2024-02-26 16:28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视野广阔,既明体达用、又体用贯通,不仅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等基本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而且对文化建设各方面、各领域工作作出了战略指导。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战略地位、基本内涵、实践举措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尤其是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这个问题作出了最集中、最全面的论断,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供了战略指引。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这个新的形势最突出的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强起来不仅硬实力要强起来,而且软实力也要强起来。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硬道理,继续增强国家硬实力。与此同时,我们要特别注意提升软实力。一方面,我们的软实力还存在着不少的短板,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国际上还存在敌对势力刻意打压中国,还存在一些国家误解中国。为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回击敌对势力的攻击,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国际话语权。只有掌握话语的主导权,才能掌握中国道路的定义权、中国精神的阐释权、中国形象的塑造权,从而占据文化传播和舆论斗争的制高点。

  新时代我们把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摆到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新的任务,尤其是美国等加紧对中国的遏制,歪曲和丑化中国的行为前所未有,中国亟须在国际形象上发力破局。因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基本要求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有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构建新的体系不是为体系而体系,而是为了更好地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而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国观。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就是不能照搬西方的体系,因为西方话语、西方叙事的特有底层逻辑,不仅不能正确解释中国问题,而且往往是有意歪曲中国问题。也不能沿用过去的体系,过去对外话语不够完善、不够融通、不够亲和,国际传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构建新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要立足中国实践、放眼世界潮流,深植中华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对接内外宣的任务。在内宣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就紧扣了国际社会关心关切,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从文明特性、民族特征、制度特点等角度,深刻揭示奇迹背后的原因、成功背后的密码,帮助不同制度下的国外民众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外宣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围绕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全面阐述我国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要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引导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展现自信谦和的气度。对于外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塑造形象要有自信,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格局“东升西降”态势明显,我们做好工作更有信心、更有底气、更有力量。塑造形象,要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要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就要以故事讲道理,实事求是向全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形象要注重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实践举措

  加强党的领导,配强专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推动实际工作、解决具体困难”。党的全面领导是我们推动各项工作的法宝。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抓,也要亲自做。做好各项工作,人才是宝贵的资源。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建强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队伍。

  创新体制机制,开展交流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尤其在当前西方刻意围堵中国的情形下,要克服困难主动走出去,利用重要国际会议论坛、外国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

  强化理论研究,讲究战略策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要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学科体系、评价体系、美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污蔑抹黑,既要针锋相对、迎头痛击,又要主动设置议题、精准反制。(作者陶文昭,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庄英业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