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根红线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时间:2024-03-06 10:14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和鲜明政治优势,也是贯穿于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根红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牢牢把握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一系列关乎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提供了遵循。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

  “我是谁”的问题,关乎党的性质和宗旨、关乎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回答了“我是谁”的问题。回答“我是谁”,是回答“为了谁”和“依靠谁”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搞清楚、解决好“我是谁”,方知“为了谁,依靠谁”,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正确定位自身,才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关键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患难与共,始终植根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沿着这个方向,我们必须做也应该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创作、创造的坚定拥护者和忠实践行者,正确认识并处理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贯主张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并曾多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要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只有把党性和人民性结合好、统筹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才能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文化建设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文学、文化艺术创作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的人民性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阐述,指出,“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近年来,从《觉醒年代》《功勋》《我们的四十年》等主旋律作品变为人民群众的“精神补给”,到《山海情》《大山的女儿》等优秀影视作品热搜热议,可以说,我国文化艺术创作坚持人民至上,精品多,质量高,极大地丰富并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可见,文化工作者只有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

  “依靠谁”的问题,关乎历史的主体和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鲜明而深刻地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历来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作为创作的源头活水,自觉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众所周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要坚持立足人、扎根人,又要做到引导人、培育人。所谓立足人、扎根人,简单来说就是在立足于人民群众所关心的感性的世俗世界与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实现对文化的创造与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毫无疑问,文化创造和发展的最深刻的根源,蕴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之中。因此,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要用不同的文化反映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所谓引导人、培育人,更多的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的肯定,是一种强调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的价值取向与思维方式,主张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依靠人,还得不断培养时代新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在19世纪就科学预见了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也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发展的、历史的而非静态的、抽象的,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革而不断变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极为重视培育“时代新人”,强调“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他还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确提出要培养在政治觉悟、思想水平、道德素养、精神状态等方面同新时代要求相符合的“时代新人”。同样,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是要源源不断地造就出这样一批“时代新人”。须知,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和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不但要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接受者,更应该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参与者与实践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决好“为了谁”的问题

  站在谁一边、为了谁的问题,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为了谁”关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目的、宣传思想文化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曾旗帜鲜明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站在人民一边,始终把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刻回答了我们党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了谁”的问题。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了谁、宣传思想文化成果由谁所享有,是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个根本性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这样一种高度的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仅回答了而且解决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了谁”的大问题。早在1942年,毛泽东同志就曾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先进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要求、任务亦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无论有什么样的变化,也无论如何变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不能变。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了谁”的问题,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深厚的人民情怀与强烈的历史担当。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将“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目标,可以说,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所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包括消灭剥削、消除贫苦、保障和改善民生、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如何,则都直接影响到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因为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作为基础,也离不开富有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支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全民道德素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进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者王虎学,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庄英业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