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蔡李佛拳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08 07:22   

    蔡李佛拳蕴涵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其发展不能局限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要催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力、传播力、影响力,激发可持续传承的内生动力,做好“活”态传承,焕发时代活力,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指出,要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彰显岭南侨乡风韵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市,并强调要做好蔡李佛拳等非遗项目的展示传承。江门是武术文化的融会之地,既博采众长又独具侨乡特色,蔡李佛拳、咏春拳、佛家拳、周家拳、太虚拳等拳种享誉海内外。尤其是蔡李佛拳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东首个入选的武术项目,作为江门武术文化的典范,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习得,更是对民众情感与精神的孕育和培养,江门五邑侨乡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延续,应推动其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

【现状】

北是太极,南是蔡李佛

    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人陈享于1836年创立。经历180多年的发展,蜚声中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一定规模的蔡李佛民间武术组织,学习者估计在1000万人以上,有“北是太极,南是蔡李佛”之说。

    蔡李佛拳源于少林武术,有拳术、器械、桩法、狮艺等共193套。自创始以来,很快在广东风行。从京梅村走出去过程中,蔡李佛拳逐渐演变成江门、佛山、广州三大支系。

    近年来,江门以蔡李佛拳发源地京梅村为基地,大力推广传承和弘扬蔡李佛拳这一宝贵的非遗文化。一是打造美丽乡村、功夫小镇,对蔡李佛广场进行升级改造,增建青少年培训中心、蔡李佛国际武术文化传承中心和蔡李佛博览馆,并与洪圣始祖馆、陈享公故居、历史文化广场等串珠成链,以武术、历史和医药为依托,吸引蔡李佛武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旅游。二是多次组织大型武术交流活动,包括蔡李佛国际狮王争霸赛、蔡李佛国际武术交流大赛、陈享公诞辰纪念活动、海外弟子溯源寻根活动等。三是开展蔡李佛进校园活动,目前江海区、新会区基本实现蔡李佛进校园全覆盖,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五邑大学等高校均开设蔡李佛课程,京梅村所在的崖门镇设立多个青少年传承训练基地,派出专职教练任教,每年培训学生逾千人,吸引周边乡镇学员加入蔡李佛队伍,推动蔡李佛拳的传承和发展。

【问题】

蔡李佛拳发展未达预期

    蔡李佛拳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国家与地方政府通过项目名录和传承制度、专项资金支持、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进行保护与传承,但目前发展还达不到预期,在传承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各支系间协同力不足。众多传统武术都存在门派分化严重的问题,蔡李佛拳也不例外,江门、佛山、广州三大支系存在冲突,名目繁多的称呼造成宣传推广的困难。实地调研发现,传统武术圈子相对封闭,影响了蔡李佛拳整体的舆论话语权与社会影响力,不利于蔡李佛拳品牌的整体塑造。

    二是社会认知度认可度不高。即使在蔡李佛拳发源地江门,许多江门人也不太了解蔡李佛拳。与几百万的海外弟子相比,蔡李佛拳陷入“墙内开花墙外香”“内地不如港澳,港澳又不如国外”的局面。这也造成许多蔡李佛拳武馆生存艰难,处于维持基本生计甚至亏损状态。

    三是技艺和价值传承不力。一方面,蔡李佛拳核心技法遭到破坏,如蔡李佛拳的18套桩法大部分都已失传,而为了推广举办的蔡李佛拳竞技比赛,往往过分追求动作难度与美观,体操化、技巧化严重,导致核心技法不断流失。另一方面,蔡李佛拳文化内涵及符合现代社会的功用没有被很好发掘,对蔡李佛拳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没有深入阐释及宣传,许多弟子对于蔡李佛拳的历史发展、精神价值知之甚少。

    四是人才资金缺乏保障。蔡李佛拳专职和兼职教练数量有限,队伍呈现学历较低、稳定性不高、年龄老化、发展空间窄等现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面临着代表性传承人无以为继的困境。

【建议】

催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力传播力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蔡李佛拳蕴涵浓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其发展不能局限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要催生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力、传播力、影响力,激发可持续传承的内生动力,做好“活”态传承,焕发时代活力,为江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充分发掘品牌价值,推动技能传习向文化传承转变。传统武术传承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发掘其独特的品牌价值,使之与其他武术区分开来,突出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一是要发掘文化价值。蔡李佛拳武学体系中“刚柔相济”“招打结合”等理论内涵丰富,继承发扬了中华武术文化的精要和基本价值观。应当用好高校、智库、武术协会、非遗传承人等研究力量,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公众推送。二是要发掘教育价值。蔡李佛拳历来有爱国爱乡、尊师重道等传统,如倡导“饮水思源乃蔡李佛之本,锲而不舍乃蔡李佛精神”,再如陈享组织蔡李佛弟子抵抗外侮,陈享弟子黄玉声在海外痛击欺压同胞的外籍“黑拳王”,吴勤率200多位蔡李佛弟子组成抗日游击队等。因此,在“蔡李佛进校园”活动中,应进一步讲好蔡李佛故事,结合思政课将其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等优秀品格。三是发掘健康价值。蔡李佛拳本身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应更多发掘其健身、养生价值,同时蔡李佛还有整套医药治疗配方、药剂、手法技巧,特别在跌打刀伤方面,有活络油、刀伤散、跌打膏等,临床疗效非常显著,著名的黄道益活络油就是由蔡李佛弟子、台山华侨黄道益在蔡李佛活络油基础上创制而成。因此,应与医药研究中心、中医院等机构联合,以现代化科学思维研究蔡李佛医药精髓,进一步适应现代高效精准治疗需求,扩大蔡李佛医药影响力。

    (二)加强统筹管理,推动粗放成长向规范发展转变。蔡李佛拳想要从广东走向全国,需要整合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个人等各方力量,朝着精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的方向前进。一是强化市级统筹。蔡李佛拳的推广,应当由市级乃至省级文化部门牵头,做好整体长远规划,并协调推动江门、佛山、广州几处分支间的来往交流,整合更多资源,共同推动蔡李佛拳打响品牌。市的层面可以从全市文化建设角度出发,以非遗系列为主题,设计贯穿全年的特色主题活动,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如推出“蔡李佛拳武术文化月”等。二是推进武馆与考级规范化建设。学习跆拳道等管理方式,重整蔡李佛拳门规礼仪,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加入蔡李佛拳特色,设计符合大众审美的拳服和标识,以桩礼诗和开门套路等统一礼仪。同时,建议争取省武术协会支持,对标国家标准,改进蔡李佛拳段位考评标准和实施细则,邀请蔡李佛拳领军人物与传统武术标准化体系建设专家,梳理套路、技法精髓,甄别各类动作难度与标准,多方论证、不断总结、及时修订,加强推广普及蔡李佛拳段位培训考评,吸引更多青少年学习者,把传承发展推向深入。三是推广武术教育。推进侨乡武术进校园活动,把蔡李佛拳科学编排、提炼为简单易学的武术操,在全市普及课间武术操,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武术社团,探索形成“基础武术+社团培训”训练模式,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特长。学习登封武校、太极拳学院等办学经验,谋划建设武术学校,利用武术进校园活动选拔人才,进入武术学校进行专业训练,逐步形成“武术知识+武术基本运动技能+武术运动竞技”武术教育办学路径,打造侨乡体育品牌,为国家、省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四是打造品牌性赛事。整合现有的蔡李佛拳武术交流、狮艺赛事、溯源寻根等各种活动资源,打造一两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坚持持续开展,打出品牌,在业内和社会面形成较高的认可度。鉴于目前陈享在蔡李佛各支中的影响力,建议以“享公诞”为契机,打造集庆祝活动、武术赛事、研讨交流于一体的面向全球蔡李佛弟子的国际盛会。

    (三)文旅体娱融合,推动小众传承向大众传播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多数只靠传统的师带徒形式传播,影响范围十分有限,必须通过广泛传播,培养起基数庞大的爱好者和文化消费者,才能靠自身的旺盛生命力传承下去。一是探索“武术+”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学习太极小镇建设经验,市、县、镇统筹推进京梅村功夫小镇建设,形成集武术培训、竞赛表演、健身养生、休闲娱乐、宣传教育、旅游度假、影视拍摄等各种业态于一体的武术文化产业园,吸引更多武术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和扶持奖励办法,培育精品民宿,创新“武馆+民宿”的特色业态。探索“康养+旅游”,将蔡李佛拳、蔡李佛医药与陈皮、温泉、农业观光等资源相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康养模式。二是开发特色手信。应融合蔡李佛拳和其他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元素,开发特色食品、日用文具、玩具、服饰、包装产品、礼品用品、工艺品等文创产品,面向社会公众、艺术院校等开展文创设计比赛,征集有创意的产品进行量产。相关产品可在我市其他热门景点如开平碉楼、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启明里等推广,并通过淘宝、抖音直播带货等方式促进网络销售,打造爆款文创IP。三是扩大传播途径。咏春拳被大众熟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龙争虎斗》《叶问》《一代宗师》等大批影视作品。蔡李佛拳也有众多相关影视作品,如洪金宝主演的《蔡李佛》、王宝强主演的《蔡李佛拳》等,因质量问题未能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因此,要强化发展功夫演艺,以好剧本、好演员、好制作打造好的影视、动漫、舞台剧、实景演出等作品,达到如《狂飙》般的轰动效应。同时,也可以学习武当武术等传播方式,在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精品短片、直播教学等方式,让蔡李佛拳走进大众视野。

    (四)放眼海外,推动蔡李佛拳品牌化与侨务工作相结合。要用好中国侨都的资源及蔡李佛拳在海外的深厚基础,加强与海外蔡李佛拳学习群体的联系。结合侨务工作,一方面不断扩大蔡李佛拳的国际知名度,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国外爱好者到江门投资创业。一是探索实施“大师回归”工程。邀请国外蔡李佛拳社团回国参加交流活动,也可以组织队伍到东南亚、欧美等地区进行武术文化交流。对于技艺水平较高者,鼓励其回乡办学,有意回国者可将其纳入代表性传承人梯队培养,其他也可邀请担任蔡李佛拳推广大使。二是借助大型活动推广蔡李佛文化。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经常举办各种大型华侨华人活动,如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等,应学习少林武术推广方式,在各种活动中安排蔡李佛拳表演,并争取在其他地区的国家级、省级活动乃至国际活动中推出高水平蔡李佛拳表演,在更高的平台为蔡李佛拳打出名气。三是打造国际青少年游学基地。传统武术文化在海外华侨华人中有很高的认同度,应以蔡李佛拳为号召,依托京梅村及周边文旅资源,规划精品研学游线路,举办夏令营、游学营等研学活动,组织世界各地青少年特别是华侨华人后代过来学习,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侨二代”对家乡的认同感。

    (黄仕成、曹小芳,市委政研室社会发展研究科)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