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人设”何以大行其道

来源:北京日报  发表时间:2024-08-08 11:17   

  你以为的“投资天才”,其实是网红写手;你以为的逆袭人生,其实是“鸡汤精编”;你以为的“清华学霸”,其实是无业游民……打开短视频平台,诸如此类的“画皮”营销比比皆是。近日,某平台发布通知,将针对虚假人设开展专项治理,对违规账号实施下架内容、封禁等措施。

  所谓“虚假人设”,顾名思义,就是展示在屏幕前的人物,从头衔、经历、服装、语言乃至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假象。其中不少还是“特供”,针对老年人,有“国学讲师”“风水大师”;针对年轻女性,有“霸道总裁”“情感教父”;针对中年男人,又有“企业高管”“成功人士”;而为人父母者,手机里的“育儿专家”多得根本刷不完。一段时间以来,类似操作大行其道,将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耍得团团转。可以想见,博主自身就是“赝品”,其所谓倾囊相授的人生经验、专业知识,又是些什么胡言乱语?

  名头是假,流量是真。纵观那些虚假人设,纵然各唱各调,但天花乱坠到最后,无不是“涨粉-带货-变现”的路子。“假大师”“伪高管”们,以滔滔不绝、强势输出,将受众的崇拜心理忽悠到巅峰。当此之时,他们便“大刀收割”,要么兜售网络课程,要么引入主播带货,并扬言那些需要付款的精华才是“真经”,只要交上万八千元就能成为“关门弟子”。这波“伪知识”贩无可贩,粉丝黏性下降之后,他们又会琢磨注册其他账号,继续经营别的人设。如此周而复始,竟然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只要你想要,挑选“人设”后,所需要的文案、剧本、造景等一应俱全,分分钟又能支起另一个摊子。

  信息互通、知识共享,是互联网给予时代的红利。它拓展了传统社会的交往途径,让民众共享信息的门槛迅速降低。但无形之中,这也抬高了人们辨别山寨的难度系数。隔着屏幕,主播们一个个看着都那么光鲜,若非专业人士,没几个人能迅速甄别真假。从这个意义上说,平台主动亮剑,走出了治理的第一步。担起主体责任,“守门人”理当严格把关,盘一盘头衔、核一核履历。而即便一开始通过了资质审核,互动过程中有无夸夸其谈,是否违规操作,仍需持续监管。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当加强联动,重拳出击,倒逼平台以及各方行动起来,共同推动网络环境不断净化。

  “从来就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刷屏遇到的“高人”,也许你想的是他们的“捷径”,他们盯着的却是你的钱袋,若是中了招,倒真成了他们的赚钱“捷径”了。(田闻之)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