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强国之基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时间:2024-10-12 10:03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建设文化强国进行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七个聚焦”之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文化自信不仅是维护本国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支柱。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立足文化实践,提振全国各族人民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志气、骨气、底气,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筑牢文化强国之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是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尤其是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造成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切实把这一根本制度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全国各族人民在文化认同和价值自觉中增强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凝心聚力。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们既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物质富裕;也要通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精神富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快完善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以制度保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新发展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从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国际传播能力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关乎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强大的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能够展示文化魅力、赢得国际话语权。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文化安全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为重要目标,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一方面,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向世界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另一方面,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让中外文明在思想互鉴、文化交流中激发共鸣,促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孙蓓蓓,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