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职业教育应精准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坚持引培并举,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提升教师“四有”素养,引育大国工匠和技术技能大师,培养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和中医药国际化素养;跨部门、跨专业整合资源,打造结构化教学团队;健全校企(院)专家双向流动机制,建立内生动力机制。一是实施“沉香”守正工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深化“远志”引育工程,引聘、培育卓越领军人才;三是聚力“厚朴”固本工程,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四是着力“炮制锻造”工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创新团队;五是推进“破壁”工程,促进教育评价科学转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江门作为传统职业教育强市,即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为落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的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本文结合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办学实际,提出全面提升中医药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建议。
江门市职业教育应精准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创新人才管理服务机制,坚持引培并举,通过实施“五大工程”提升教师“四有”素养,引育大国工匠和技术技能大师,培养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和中医药国际化素养;跨部门、跨专业整合资源,打造结构化教学团队;健全校企(院)专家双向流动机制,建立内生动力机制。为学校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实施“沉香”守正工程,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树立职业教育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完善师德规范,通过学生评教和同行互评、定期师德巡查与师德自查自纠等加强师德考核,健全师德师风考评和监察监督机制。通过定期开展“岭新园”大讲堂和师德教育、学习活动及各种师德宣传、教师入职宣誓等活动常规化师德教育。加大优秀教师典型选树、表彰和先进事迹挖掘宣传,带动更多教师见贤思齐,向身边的模范和榜样学习,推动教师队伍师德建设。
二是深化“远志”引育工程,引聘、培育卓越领军人才。围绕重点专业群,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多渠道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技术能手、企业高素质专业人才、博士等急需高水平专业教师;聘请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老中医、海外名师等担任兼职教师或产业导师。以“育”为重点,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
三是聚力“厚朴”固本工程,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构建分类培养、分层推进的教师培养体系。按照青年教师职业成长规律,建立“1—3—5”教师培养模式,推动青年教师实现“一年入门、三年成熟、五年成为骨干”的成长路径,即对入职一年内的教师实施“雏雁振飞计划”,集中开展“职业素质、文化认同、职业资格、教学技能”四项培训,并要求其考核“通关”,助力新教师站稳讲台;对入职2—3年的教师开展“师能提升计划”,通过学生技能竞赛指导、各级各类教学大赛等专门培训与竞赛实践,快速提升其教学能力,让其逐渐成为教学熟手;对入职3—5年的教师开展“卓越教育计划”,让其通过参与课程建设、专业群建设和教科研专题培训,承担相关任务,逐步成熟并迅速成为各专业骨干教师。同时,要打造包括入职培训、职后各类主题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能力提升等综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借助各级各类教学、学生技能竞赛和课程建设项目,根据教师特长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双师型”骨干教师精准培训,打造本领过硬的“匠师”队伍。
四是着力“炮制锻造”工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创新团队。制定、完善系列“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制度,打造企业顶岗实践、产业学院、附属医院、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五大平台,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联合科技攻关、疾病预防、社区宣教、教师企业(医院)顶岗或跟岗实践、附属医院坐诊、社会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通过课岗赛教结合,扎实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武、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锤炼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切实打造德技并举、德技双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专业群知识技能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课程,跨专业整合师资,组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打造服务型科技团队,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和“双创型”双师团队,如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
五是推进“破壁”工程,促进教育评价科学转型。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考核为重点的动态绩效考核机制。聚焦教学主责,健全以师德为首要条件的多元评价+量化考核的教师评价体系,分层分类设置师德、教学、专业建设、科研、社会服务五大考核指标,推进以代表性成果为主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以动态绩效+岗位竞聘推动教师评价科学转型,引导和鼓励教师快速成长。
(陈岭,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