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合作发展区建设,需发挥好2主体(江珠)+3辐射(深港澳)+4联动(中阳茂湛)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促发展。具体而言,建设三湾合作区需高位统筹、多市联动,共推四大方面改革和发展。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探索城乡融合新模式。二是发展科创产业,探索创新主导发展新模式。三是建立要素市场,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四是推进共建共享,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加强与香港、深圳合作,全力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主动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滨海产业、湾区经济。为此,在银湖湾、广海湾和镇海湾三湾区域,以“大生态+大空间+大通道+大港口”为依托,打造三湾合作发展区,抢抓三大机遇在更大格局上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心加快改革发展,共建区域发展新平台,是落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的可选战略。
抢抓三大历史机遇
打造三湾合作发展区,共建区域发展新平台,江门要切合我省我市改革发展的战略需要,抢抓三大历史机遇。
一是抢抓改革大机遇,担当探索新发展机制新先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改革发轫于生产关系,珠江口东岸一马当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经济改革发轫于新质生产力,要求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等,珠江口西岸责无旁贷,三湾区域潜力大、见效快、带动强,适宜打造我省我市新质生产力合作发展区,并可进一步向上争取打造国家示范区。
二是利用通道大机遇,担当加速区域增长的新引擎。近几年来,苏浙两省发展加速,大平台、大产业链、大集群和创新大协同特色明显,南通、无锡、宁波等“中等生”共担大梁。我省生产总值第6—10位的五个4000亿级的“中等生”全部聚集在三湾合作区周围,是我省的经济之“腰”。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以新质生产力为杠杆,以东带西、以强补弱,强化区域协同,三湾合作区是最佳支点,适宜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及粤西融合发展的主战场,以大改革共建科创大平台、要素大市场,构建大产业链和大集群,以协同创新提质发展,以要素聚合加快发展,与珠江口东岸形成双引擎,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新江门加力。
三是用好“澳门+横琴”新机遇,融合“江门+珠海”。江门、珠海两地产业、要素互补。黄茅海跨海通道等要道使高栏港与大广海湾经济区融为一体,可补珠海、横琴的空间不足并发挥其长,与江门规划总面积1395平方公里的三大产业集聚区有效联动,合力推动三湾区域和两市大发展,并为我省打造新增长极提供了良好条件。
具备五大优势
三湾区域具备五大优势,潜力巨大,能够承担发展新任务和改革新使命:一是区位优势好,处于珠三角核心区与粤西的接合部,经沿海高速与阳江、茂名、湛江相连,海陆空交通便捷,是理想的发展支点。二是产业基础好,江门市工业门类全、中小企业多,合作区内银湖湾有电镀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海工产业等;珠海市近年来集成电路、智能家电等“4+3”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发达。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80平方公里,已形成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为主导的临港产业格局。三是发展潜力大,江门市大广海湾经济区总面积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6%,是省内难得的沿海历史留白区,其中广海湾10平方公里连片填海陆域可开发;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高栏港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两地可有效实现港产联动,有利快速开发。四是生态禀赋优,三湾区域生态好、禀赋优。古兜山区面积5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0%以上;镇海湾湿地面积35平方公里,红树林面积1000公顷,适合陆海统筹,打造绿色生活空间。五是适合打头阵。三湾区域内外大交通基本成型。江门市存量提升空间大,较强的社会治理能力能为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当前三湾合作区“建”的成本低、“立”的收益大、“破”的风险小,适宜为全省全国改革打头阵。
共推四方面改革和发展
三湾合作区建设,单靠江门肯定不行,需发挥好2主体(江珠)+3辐射(深港澳)+4联动(中阳茂湛)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促发展。具体而言,建设三湾合作区需高位统筹、多市联动,共推四方面改革和发展。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探索城乡融合新模式。第一,要空间功能化,合理布局大生态、大城区、大园区、大产业、大港口、大创新、大交通、大农业等,银湖湾、广海湾、镇海湾分别打造港城湾区、产业湾区和生态湾区。第二,要发展多层化,以三湾合作区为中心,周围向江门、珠海、中山、阳江、茂名、湛江发散,建设开放的大平台,推动协调发展和沿海产业带大发展。
二是发展科创产业,探索创新主导发展新模式。第一,要把科创作为核心主导产业大发展,以其为纲建立创新主导发展新模式。第二,要建立科创服务体系。以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形成创新链条和产创融合机制,服务好合作区内外的科创需求。第三,要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以科创吸引和带动大投资,加速应用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推广新模式、孵化新企业、形成新产业,提高创新发展效能。
三是建立要素市场,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第一,要以市场聚要素替代政府招企业。建设要素“网上综合超市”,以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形成新质生产力。第二,要以市场配置要素优企“生”企。通过市场对存量企业进行要素提升和注入提质提效。建立企业孵化中心,以科创多生优生企业。
四是推进共建共享,探索融合发展新机制。第一,要发展共商,探索开放式决策、市场化运作、包容式发展的融合机制。第二,要产业同链,以市场为主整合、优化区域内外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与周边城市及深圳的协作圈,提高区域竞争力,优化物流链。共建滨海风光旅游带,共建共推文旅精品线。第三,要利益共享,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共享发展机会。支持科创企业和生产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赵前斌,市统计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王璇,五邑大学副教授;蔡俊彬,市社科联学术规划部部长;李茜,五邑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