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3-31 07:2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打开江门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强调要坚定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科技引领”工程,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为构建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要建好用好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要全力推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运行取数,打造国际科研交流合作基地,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研究,争取在重大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突破。要推动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和大湾区科研院校、龙头企业深化合作,聚焦产业需求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支持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智能家电实验室、材料检测平台,推动与企业共建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借用省科学院“外脑”解决我市产业技术难题。要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系统布局一批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构建主体多元、梯次发展的实验室体系,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二要做大做强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一批高技术、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要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和需求优化科技政策,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应享尽享,修订高企奖补、科技创新平台资助等政策,推动更多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要采用财政出资+社会募资相结合的方式设立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江门市联合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向基础研究,推进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要支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牵头,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实施“揭榜挂帅”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予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资金使用、团队组建、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自主权,切实让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

    三要培优育强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成果奔向产业应用场景。要通过技术转移、中试验证、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跃迁。要按产业、分地域举办“邑科汇”科技成果对接活动,健全“无限创新”江门科学技术奖评价体系,培育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积极链接大湾区优质创新资源,探索“深港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推动建设“异地孵化器”“科创飞地”,推动大湾区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到江门转化和产业化。要聚焦低碳能源、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应用示范。要加强与省科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一批省级县域创新基地,在“八镇联动”区域布局落地一批创新平台、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一批优秀科技特派员入园入企开展技术服务,推动一批高质量技术成果转化为高价值产品。要用好“邑科贷”纯信用无抵押贷款政策,争取设立江门市科技创新基金,推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要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进科研仪器设备、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蒋国辉,市委党校202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市科技局科技平台管理科科长)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