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以水为基本原料,由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食品。其种类繁多,包括果蔬汁饮料类、蛋白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茶饮料类、咖啡饮料类、固体饮料类、特殊用途饮料类、植物饮料类、风味饮料类等。仅以现制饮品市场来看,去年在我国的市场规模预计为6279亿元,2025年还将进一步增长。而在各类饮品的背后,还有一条很长的产业链,包括茶叶、咖啡豆、茶壶、茶杯,以及各种饮品制作设备等,其市场规模同样是惊人的。
说到饮品,在江门生产、销售环节中较为多见的,有矿泉水、纯净水、饮料、茶饮、咖啡等,有的已经形成品牌,销往全国各地,还有很多散布在江门五邑城乡的茶饮店、咖啡店,已成为侨乡人生活中的“好朋友”。
江门人喜欢饮茶,无论是带点心的茶楼,还是安静的茶馆,抑或是路边中式茶饮店,总有人在享受一杯茶带来的惬意。2024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茶饮文化周吸引了超过20万人次打卡。近年来,江门新式茶饮行业蓬勃发展,被誉为“中国新式茶饮发源地”“茶饮之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茶饮品牌众多,闻名全国的喜茶就是从江门走出去的茶饮品牌。有关数据显示,江门茶饮品牌已拓展至全国一线城市以及下沉市场,门店数量超过1000家;同时对全国2000多个茶饮品牌进行产品、设备、配方等供应链服务,输出茶饮专业从业人员约5万人。
从产业链的思维来看,江门有陈皮、柑普茶、红茶等茶叶资源,有红木茶桌,以及恩州奇石茶壶、玻璃茶壶、不锈钢茶壶等品茶配套用品,都可以借着茶文化的兴盛,加强相关企业的合作,由江门向全国进行推广,与江门茶饮品牌一道走向全国。这方面,宜兴茶壶堪称典范。多年来,江苏宜兴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篇大文章,打造出一张香飘四海的中国名茶之乡名片。尤其是以紫砂壶为代表的宜兴茶壶,更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年市场交易额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茶文化的热爱,如今,在宜兴这座拥有深厚茶文化底蕴的城市,茶壶生意仍然充满无限机遇。
再看咖啡产业。中国咖啡市场近年来正以超过每年15%的迅猛速度持续扩张,江门的咖啡市场也是历史悠久,风生水起。受侨乡文化影响,很多江门人有喝咖啡的习惯,街头上各类咖啡店与茶饮店一样多,加起来的平均密度甚至超过很多大城市。今年春节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侨都(江门)咖啡节咖啡文化集市上,全国各地众多咖啡品牌云集,前来“打卡”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江门人在咖啡消费方面的热情由此可见一斑。据悉,江门咖啡产业根基深厚,是大湾区重要的咖啡产业加工与出口基地,也是全国最早的咖啡烘焙基地之一,涵盖了咖啡烘焙加工、咖啡设备制造、生产服务、咖啡消费等产业链节点,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资质的咖啡企业21家,进口咖啡生豆品类超300种,产能超6000吨/年。2024年,江门出口烘焙咖啡产品占全国超两成。
如今,江门咖啡产业已体现出“三产融合”的特点,但在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一个学习的榜样,那就是江苏昆山。昆山市将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与“国际化”两大特色,通过汇聚咖啡产业的力量,“咖啡硅谷”的蓝图正逐步展现。这里不仅汇聚了星巴克、瑞幸等30余家咖啡行业的领军企业,更构建了一条千亿元规模的全产业链。率先打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咖啡豆烘焙生产基地。该基地不仅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还建立了包括平台交易、研发烘焙、品牌销售在内的五大中心。这些中心不仅占据了全国60%以上的生豆进口量和烘焙量,更稳固了昆山在国内咖啡产业中的核心地位。如今,从咖啡豆的进出口、烘焙到机器设备制造以及品牌销售端的建立,“一颗生豆”到“一杯咖啡”的全产业链条正在昆山蓬勃发展,不断壮大。
江门在茶饮、咖啡等饮品市场,不缺乏消费者、消费场景、各类活动,在产业配套、上下游方面也有较好的基础和一定的市场规模,但对标先进还需要进一步发力,做大做强饮品产业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吕胜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