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徐庆东是患者的依靠。而在科研方面,他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徐庆东以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临床一线为近500名血透患者筑牢生命防线,疫情期间牵头开设临时透析点守护患者安危;在技术领域带领团队攻克危重症透析患者等疑难病症,推动多项新技术落地;在科研教学中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培养40余名医学人才,用近30篇SCI论文发出专业声音。从病房到实验室,他以实干诠释“为生命续航”的医者初心。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以患者为中心
构筑生命守护防线
踏入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机器的嗡嗡声不绝于耳,这里是肾病透析患者延续生命的地方。每周三次,近500名患者都会前来治疗,而徐庆东和他的团队,便是这些患者的坚实依靠。
徐庆东对透析患者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在大学求学时,他便接触到肾病透析患者的诊疗。当时,那些患者眼中的无助与绝望,深深刺痛了他的心。正式工作后,面对患者们经济困难、求医艰难的现状,他钻研肾病透析诊疗技术的决心愈发坚定。“透析患者大多沉默、自卑,他们十分需要关爱和耐心。”徐庆东感慨地说,“每次看到患者心情低落,我都不断安慰他们,努力引导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2022年7月,蓬江区白沙街道因疫情封控,血透患者的治疗面临巨大挑战。徐庆东迅速筹建血透治疗小组,开设临时透析点。那段时间,他日夜奔忙,协调物资、安排医护人员,只为确保患者能按时接受透析。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不仅让该区域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医院本部近500名患者的透析治疗也没有中断,充分展现了地区血液净化质控中心的责任与担当。
平日里,徐庆东时刻以患者为中心。他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快捷、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2022年,江门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通过省级巾帼文明号评选。此外,他还负责科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与持续改进,助力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复审,血液净化中心的工作亮点更是多次获得评审专家好评。
勇攀技术高峰
助推地区专科能力发展
在专业技术领域,徐庆东堪称先锋。作为血液净化中心负责人,他深知团队业务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因此,他带领团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积极推进亚专科建设。如今,慢性肾脏病、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中心等亚专科蓬勃发展。每年近500例血液透析患者、400多例腹膜透析患者,100多例甲状旁腺切除术及移植的术后患者在这里得到长期规律随访。
面对疑难、危重患者,徐庆东总是冲锋在前。重症狼疮危象、自身免疫性脑炎、尿毒症脑病……这些棘手病症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不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为提升专科技术水平,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新技术,PIRRT、组合型人工肾、双重滤过抗体清除等先进技术纷纷实现临床应用,成功抢救多名多器官衰竭、顽固性心衰等重症患者,使专科技术在市内保持领先,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徐庆东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他牵头成立本地区血液净化学分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为地区肾脏病诊疗事业的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助推地区专科能力的发展以及透析同质化治疗。
积极投身科研
传承医学火种
科研方面,徐庆东取得丰硕成果。他获得江门市中心医院首届“科研杰青”及“江门市高层次人才”称号,在荣誉与支持下,积极投身科研创新。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膜性肾病诊疗中的运用、自动化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中的运用……在他的推动下,多项新技术新项目成功应用于本地区临床常规。
徐庆东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江门地区近10多年2078例肾活检病例病理与临床特征,以及500多例IgA肾病患者临床特征,为地区肾脏疾病诊治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为项目负责人,他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生理钙透析液对腹膜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临床研究》,江门市基础与应用基础重点研究项目《肾小管上皮细胞MIC60蛋白异常磷酸化在糖尿病肾病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他发表科研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30篇,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出中国医者的声音,还担任多个杂志审稿人,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2019年,他带领团队取得GCP基地资质,并开展多项GCP项目,积极参与国内外临床研究项目,牵头建立多个中心数据库,建立了代谢免疫性肾病、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透析患者预后不良等课题组,为地区学科发展筑牢根基。
在教学领域,徐庆东也是一位优秀的引路人。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住培导师,他先后带教研究生、规培医师、基层医院进修生、实习学生40余人。工作中,他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一丝不苟地处理每一位患者,以优秀的教学效果和出色的医疗服务质量,赢得学生及患者的广泛好评。
“投身医学,为了人民,为了生命。”徐庆东始终践行着自己在青年时代许下的诺言。他挥洒热血,拼搏奋斗,用责任和理想为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为江门地区的肾病诊疗事业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