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选购防蚊用品。
随着气温攀升、降雨频繁,江门进入蚊虫活跃季,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风险上升,市民对防蚊用品的需求激增。近日,记者走访江门大昌、鹏泰等多家大型超市发现,防蚊驱蚊产品专区已成为超市显眼位置的“常驻主角”,从传统蚊香到智能灭蚊设备,各类产品销售火热。市民“组合式购买”“精细化选择”
走进大昌超市的日用品区,迎面可见入口处的大型堆头摆满了驱蚊液、蚊香、灭蚊灯等产品,品牌涵盖六神、榄菊、雷达、润本等主流厂商,价格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销售人员正忙着补货,货架旁贴有“防蚊专区”的醒目标识,收银台附近还陈列着便携式驱蚊贴、防蚊液等小件商品,方便顾客选购。
鹏泰超市的情况同样火爆。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两周,花露水、蚊香液的销量明显增长,尤其是基孔肯雅热相关新闻报道后,不少人专程来采购全套防蚊装备。”她同时提到,物理防蚊产品如折叠蚊帐、电蚊拍的咨询量也明显增加。
记者观察到,市民选购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组合式购买”,不少顾客手推车中既有驱蚊喷雾、蚊香液,也备有蚊拍和蚊帐;二是“精细化选择”,部分消费者仔细比对产品成分表,特别关注孕妇、儿童适用的低刺激性产品。一位带着孩子的市民李女士表示:“以前防蚊都只是买瓶花露水,现在知道要选含避蚊胺或派卡瑞丁的,而且不同场景用不同产品更安心。”
对于驱蚊“新品”要避免交“智商税”
面对琳琅满目的防蚊产品,如何挑选安全有效的“武器”?根据“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家庭防蚊清单》,化学驱避类的产品应优先选择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驱蚊酯(IR3535)的产品。避蚊胺户外时效长(6-8小时),派卡瑞丁安全性高且适合儿童,驱蚊酯则更温和低刺激。需要注意的是,2月龄以下婴儿禁用避蚊胺;3岁以下孩子慎用柠檬桉叶油类产品;孕妇及敏感人群避免在密闭空间长期使用蚊香、电蚊香液,使用时保持通风。此外,还要注意区分止痒与驱蚊功能,普通花露水多含酒精仅止痒,需认准明确标注“驱蚊型”或含上述成分的产品。
物理防护类的产品则是筑牢家庭防蚊的第一道屏障。其中,纱门窗与蚊帐是基础,破损纱窗应及时修补,儿童床、老人床优先安装蚊帐并检查边角密封(尤其睡前)。其他产品如灭蚊灯应选择波长365nm的电击式灭蚊灯,并每周清理;电蚊拍适合快速杀灭室内成虫,但对隐蔽孳生地无效。
此外,还有一些驱蚊新兴产品,市民应理性选择,避免交“智商税”。比如驱蚊贴(手环)的效果就十分有限,多数产品防护范围小(仅10-20厘米)、时效短(1-2天),且部分仅添加香精无实际驱蚊成分,只可作为辅助补充而非主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产品购买前务必查验农药登记证(编号以WP开头)、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标准号,确保正规来源;避免购买“三无”或夸大宣传(如“15米无蚊”)的产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