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馆档案管理部主任、一级主任科员郑斌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五邑地方组织积极带领侨乡人民奋起抗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珍贵档案。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成为今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初心使命的重要精神财富。
1939年3月江门沦陷后,多项档案记录了日军暴行。例如《支那事变画报》等史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露了日军的进军路径、屠杀行为及其狂妄言论,成为日军侵略与残暴行为的直接罪证。
中共五邑地方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成立抗日武装和救亡团体等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投身抗战。《抗敌标语集编》等文献清晰展现了党组织在宣传动员、组织抗战和支援前线等方面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余子武、南楼七烈士等五邑儿女的英雄事迹,至今感人至深。他们所留下的家书、军装等实物档案,生动体现了当年军民一心、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与牺牲精神。
《抗敌自卫议决案》等档案详细记载了基层民众通过乡规民约组织自卫、筹措物资、惩处叛变等真实历史,反映出人民战争的广泛群众基础和坚决斗争意志。
“购机救国”“赈济难民”等侨胞捐款凭证,见证了海外五邑乡亲虽身在异乡仍节衣缩食、竭诚捐助祖国的赤子之心,凸显出他们深厚的家国情怀与历史贡献。
抗战档案具有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功能。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其保护与研究,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为推动江门高质量发展、凝聚民族复兴伟大力量提供持久精神动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通讯员 罗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