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立法筑牢侨乡健康屏障
“大民生”保障彰显江门治理智慧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0-13 07:32   

    《江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决定》于10月8日公布施行,运用法治方式将病媒生物防控这一公共卫生“老难题”纳入了法治轨道的“新框架”,这标志着江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从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向法治与德治并举、他律与自律结合的重大转变,也在“小切口”中展现了治理“大智慧”,筑牢侨乡健康屏障。

    近日,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江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立法及时回应了当前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又展现了江门运用法治思维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的坚定决心。《决定》于10月8日起正式施行,标志着江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从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向法治与德治并举、他律与自律结合的重大转变。

    织密责任网

    四方协同构建防控新格局

    《决定》的核心价值在于以立法形式构建了“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单位负责、个人参与”的四方责任体系,将过去模糊不清的管理边界,转化为清晰明确的法律责任与履职要求。

    这一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整体政府理念,通过厘清各方职责,形成纵横交错、无缝衔接的防控网络:纵向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横向各部门协同作战,实现了从“各扫门前雪”到“协同作战”的转变。

    具体职责划分上,《决定》展现了精准立法的智慧:卫生健康部门担负统筹协调之责,扮演“指挥中枢”角色;城管执法部门聚焦市容环境整治,守好“主战场”;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领域内的防控工作,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

    值得称道的是,《决定》创新性地引入责任清单制度,将抽象的法律义务转化为具体的任务事项,为各方主体履行责任提供了明确指引,极大增强了法律的可操作性。

    彰显侨乡情

    地方特色融入立法实践

    《决定》虽属“小切口”立法,但其蕴含的法治价值和治理智慧却不容小觑。它生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深刻命题,通过营造健康安全的公共环境,为江门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撑。

    立法技术上,《决定》展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针对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中长期存在的职责交叉、手段单一、公众参与不足等痛点难点,设计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体现了立法者对现实治理难题的深刻洞察。

    《决定》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浓郁的侨乡元素。专门条款鼓励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以捐助或志愿服务等形式参与防控工作,这一设计既尊重了江门“侨”的资源优势,也体现了立法者善于运用地方特色破解治理难题的创新思维。

    从治理理念看,《决定》实现了从单纯注重末端治理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转变,强调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原则,这与现代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的先进理念高度契合。

    构建防控体系

    互补共促提升治理效能

    《决定》与乡规民约共同构建了江门病媒生物防控的规范体系,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补充,体现了“硬法”与“软约”的协同治理逻辑。

    从性质上看,《决定》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硬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乡规民约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的“软约”,主要依靠社区认同和道德压力维持。二者在规范层级上存在明显差异。

    从功能上看,《决定》提供统一的底线标准,确保防控工作在全域范围内达到基本要求;乡规民约则可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体现不同社区的个性化需求。二者在功能定位上形成互补。

    从江门的实践看,这种“硬法”与“软约”的协同已初见成效。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实行积分管理,村民凭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这种“行为换积分、积分换奖励”的模式,为《决定》在基层落地落实提供重要支撑。

    展望未来,应当鼓励各村(社区)将《决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融入本地乡规民约,形成国家立法与基层自治规范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局面,真正实现“1+1>2”的治理效果。

    打通“最后一公里”

    多维驱动确保制度落地

    立法成果的关键在于落实,江门需要多管齐下,确保《决定》从“纸面上的法”变为“行动中的法”。

    执法力量下沉是基础保障。要充分发挥江门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制度优势,将病媒生物防控执法有机融入基层综合执法体系。借鉴蓬江区白沙街道“执法+服务”的经验,既保持法律威严,又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智慧监管赋能是关键支撑。建议开发病媒生物防控信息化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重点场所的实时监测、风险预警和精准干预。通过“互联网+监管”模式,提升防控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宣传引导先行是重要前提。要组织“普法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开展解读,制作通俗易懂的图文、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立法原意、制度要求与各方责任义务,切实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考评激励联动是长效抓手。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决定》落实情况纳入相关单位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范围。同时推广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积分制等创新做法,通过正向激励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

    《决定》的出台实施,是江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又一积极探索。它以法治方式固化疫情防控的经验教训,将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展现出立法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

    随着《决定》的深入实施,江门必将走出一条法治引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病媒生物防控新路,为筑牢侨乡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提供坚强保障。这部“小切口”立法所蕴含的治理智慧,不仅将惠及当下,更将为江门的长远发展与市民的健康福祉奠定坚实基础。

    当法律从文本走向生活,当法治精神融入城市血脉,江门的这项决定必将成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亮丽篇章。(罗志坚,江门市社科联社科普及部)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