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江门科创拔节生长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10-17 07:32   

    秋天的江门高新区产业园内,广东博盈特焊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这份忙碌的背后,藏着江门首笔股票回购专项贷款的“金融密码”——中信银行江门分行依托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协同集团金融子公司量身定制融资方案,让企业在市值管理关键期获得精准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江门辖区银行业科技贷款余额超1500亿元,比年初增长8.77%,有效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从实验室的技术攻关到车间的量产爬坡,如今的江门,超1500亿元科技信贷活水正沿着精心构建的“金融脉络”,滋养着科技创新的每一寸土壤。2025年以来,江门以政策为纲、以创新为笔,让科技金融在侨都大地上交出了高分答卷。

    政策引航

    精准滴灌的“指挥中枢”

    “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我感受到了金融行业对企业的支持。西啡作为咖啡机生产的龙头企业,从深圳来到江门,感受到这里融资服务的优势。”去年12月,在江海区举办的一场产融对接会现场,广东西啡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优良感慨道。这场汇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活动,正是江门科技金融政策落地的生动缩影。

    政策引导始终是科技金融发展的“定盘星”。2025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让“无形资产”变“融资硬通货”。江门金融监管分局迅速响应,将中行江门江沙科技支行、江门农商银行新会科技支行、开平农商银行翠山湖科技支行3家机构打造成创新试点,探索适配科创企业的信贷新模式,打造区域科技金融“尖刀班”。

    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用活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拳”,撬动82.72亿元信贷资金注入科技领域。通过支农支小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工具,精准支持企业研发与产能升级。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科技+普惠”首贷户对接4.0版本的迭代升级,依托“2+4+N”筛选标准,1834户企业被精准“画像”,让银企对接从“广撒网”变为“精准滴灌”。“政务数据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老难题。”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机构赋能

    全周期服务的“创新引擎”

    在工行江门分行的服务大厅里,“基投贷”产品宣传册前总有企业负责人驻足。这款投贷联动产品,为存在研发资金缺口的高新技术企业解燃眉之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江门分行高新技术企业结算服务覆盖率已达67%,科技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5.7%。

    针对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江门金融机构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研发投入期,工行“基投贷”、建行“科技研发贷”为实验室成果护航;转化期,中行“科创贷”瞄准专精特新企业,“中银科技通宝”覆盖优质科技中小企业,建行“善新贷”精准对接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农行“科技e贷”实现线上秒批。

    一直以来,农行江门分行将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作为战略性业务,不断加强产品创新。近年来,该行打造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新模式,推出纯线上操作的“微捷贷”“抵押e贷”“保理e融”“科技贷”等产品。近三年累计对468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134亿元。对于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该行还推出了“科技贷”“专精特新小巨人贷”,以及线上的“科技e贷”,这些产品很好地解决了企业抵押不足的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响应企业的需求。

    县域市场的科创活力同样被激活。如今,江门已组建了涵盖股权投资、担保、保险等机构的金融顾问团队,通过“股贷担保租”联动模式,为129家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融资额达10.23亿元。

    生态护航

    风险共担的“安全网”

    “设备研发最怕出意外,科技保险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在江门某电子科技企业的无尘车间外,负责人指着调试中的新设备说。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江门保险机构为逾4800家次企业提供超780亿元风险保障,覆盖设备损失、专利保护等关键领域,为科技创新系上“安全带”。

    政策叠加的风险补偿机制更让金融机构敢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近年来,江门建立了由省、市资金2610万元组建的风险补偿资金池,针对银行机构发放的、以信用方式或仅以知识产权质押等无实物抵质押方式的科技贷款,如出现贷款本金损失,政府方面承担30%至40%的贷款本金损失比例。而“邑科贷+再贷款+贷款贴息”的灵活叠加模式,已入选广东省科技金融典型案例。此外,《江门创新“珠三角征信链+电力数据金融应用”机制》《全国首个质量贷地方标准赋能侨都科技企业》两大案例同步获省级认可,形成了可复制的“江门经验”。

    从政策引导到机构创新,从单笔突破到生态构建,江门科技金融正实现从“单点发力”到“系统支撑”的跨越。在这场金融与科技的“双向奔赴”中,侨都的创新活力正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王雪晴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