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门科创公园航拍图。

江门科创公园商业内街引进多元业态,丰富园区消费场景。
每个工作日的中午时分,江门科创公园的商业内街便热闹起来,餐饮店、便利店、咖啡茶饮店内,店员们忙得应接不暇,新订单的提示音、顾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萦绕于耳,充满了生活暖意。“下楼吃饭‘叹啡’,上楼创新创业。”这是江门科创公园如今的日常图景。作为江门市“工改工”项目,该园区历经5年培育,已从传统工业地块蜕变为兼具办公、生活、休闲功能的复合型园区。其商业内街引进烧柠、小二街便利店等年轻时尚业态,搭配公寓、羽毛球馆等配套,满足了园区员工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成为江门园区服务升级的典型样本。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园区“生活圈”
走进江门科创公园的商业内街,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条承载园区日常消费的核心街区,已聚集起小二街、烧柠、科创制啡、公园餐厅、米妮兔简餐等10余家商业门店,涵盖餐饮、零售、休闲等多元业态,精准匹配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传统产业园区往往只关注企业的生产与办公需求,忽略了人才的生活配套和城市的服务功能。”江门科创公园招商负责人赵月明告诉记者,为打破工业地块的单一属性,团队专程赴广州、深圳考察学习,在园区规划阶段就明确划定商业区域,从空间设计和硬件配套上为后续引入商业业态做准备。
首先是解决园区的生活刚需。2020年,江门科创公园刚投入使用,便引进小二街便利店,并给出阶段性租金扶持政策。“起初确实担心没人气,毕竟这不是传统商圈。”小二街便利店(科创公园店)负责人梁先生回忆说,“当时园区推出相应的进驻政策,创业成本比临街商铺低不少,加上后来越来越多企业进驻,人气慢慢就旺起来了。”
满足刚需之外,更要贴合年轻人的休闲需求。2021年,本土人气品牌烧柠在园区商业内街开设门店。为了逐步完善多元化商业配套和满足办公人群日益加大的消费需求,由咖啡茶饮供应链艾思咖啡公司牵头打造的科创制啡开业,不仅提供堂食空间,还开通美团外卖覆盖周边6公里区域,单日出杯量稳定在100杯以上。“现在对接客户、部门开会,我们都爱来咖啡店,轻松的环境能让思路更开阔。”江门科创公园一进驻企业员工林先生点赞道。
多元业态与完善配套形成的“15分钟生活圈”,正持续提升园区吸引力。目前,江门科创公园已成功引进南北药行、江门市特种设备协会、进出口商会、科禹水利、中道电子、艾思咖啡、千色花、天昊五金贸易公司、江门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等企业超100家,日常进园人数超1500人次。
以“赋能共生”破解招商难题
园区商业培育的初期,“招商难”是绕不开的坎。赵月明坦言,比起临街商铺或商圈,园区人流培育周期长,商家最担心的就是生存问题。
为打破困局,江门科创公园运营团队从“赋能共生”和“差异优势”两方面发力。一是对商家提供阶段性租金优惠,缓解商家初期经营压力;二是打造性价比优势。“与热门商圈相比,园区商铺的租金、物业费更低,且空间使用率高,这样的成本优势更能帮他们‘轻装上阵’。”赵月明说。
与此同时,园区配套服务的升级也同样关键。江门科创公园规划了充足的停车位,解决企业员工和外来访客停车难的问题,并配套了公寓和饭堂,让大家在园区里既能安心工作,也能便捷生活,增加园区黏性。
如今,随着江门科创公园的人气攀升,商家的信心也逐步提升,还吸引了羽毛球馆入驻,进一步丰富了园区的商业业态。“现在商家、企业来考察,签约意愿明显强了。”在赵月明看来,面对当前租金“内卷”的市场环境,园区要避免陷入价格战中,“‘人性化配套’才是留住企业的核心——让企业‘办公、办事、消费’在园区内形成闭环,才能实现长久共生。”
当园区不再是冰冷的办公空间,而是充满生活温度与创新活力的共同体,便能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成为连接产业与生活的重要枢纽。“未来我们会根据进驻企业的新需求,继续丰富业态,比如考虑引进更多元化的轻食、文创等年轻人喜欢的品类,让园区的商业内街不仅能满足日常消费,更能成为员工交流创意、企业链接社群的‘桥梁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