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昨日,黄金价格年度涨幅仍超过50%。
11月初的江门街头,几家金店的电子价签在跳动——足金价格来到990元/克(含税价)。与此同时,市民陈嫣然的手机里还存着10月份双十一促销开始时零点抢购的订单截图:26克黄金手镯,单价860元/克。然而,商家的客服对话框却只有自动回复:“因原料涨价暂无法发货。”金价“过山车”,部分商家却“挑着发”:涨价就找借口拒发,跌价就拿“不退不换”挡驾。这场黄金消费的博弈中,消费者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税收新政推高黄金卖价
“黄金一天一个价。”在江门从事代购的李楠翻看深圳水贝市场的报价记录时表示。10月8日,纽约黄金价格历史性突破4000美元/盎司,并在10月20日达到4381.29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但随后出现大幅回调,截至11月6日,黄金价格在3970—4000美元/盎司上下波动,年度涨幅仍超过50%。
11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布黄金税收新政,厘清了“投资性黄金”与“非投资性黄金”边界,将实物交割出库设为税收分水岭:非交易所渠道交易需缴13%增值税,投资金加征约13%,非投资金(金饰)加征约7%。“税负直接转嫁到终端了。”江门市永昌典当行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珠宝玉石鉴定师余立斌注意到,11月3日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集体调价,每克上涨60至70元,“现在卖的都是税后价,光税费就占每克70元”。
市场的躁动在深圳水贝市场尤为明显。11月3日午后,这个被称为“全国黄金批发市场心脏”的地方,金价两小时内暴涨64元/克,部分商家报价突破1000元/克。“有客人选好60克的手镯,算价时金价跳涨,总价多了900元,转头就走了。”在水贝经营十年的商家陈俊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天半数订单被取消,附近多个柜台次日干脆闭店。这种波动迅速传导至江门,记者注意到,本地金店的“大盘价黄金”悄然消失,替代的是标注“含税价”的标签,较上金所大盘价高出近80元/克。
“挑着发”套路在网购平台出现
“跌价就催发货,涨价就逼退款,风险全让消费者扛?”市民张旺茹的遭遇颇具代表性。她在10月12日以900多元/克的价格在某购物平台一家名为“老庙黄金珠宝旗舰店”抢购了约30克黄金,数日过去,黄金手镯却杳无音讯:不仅迟迟没有快递单号,超过送达时间后,商家也没有主动与张旺茹取得联系。迫不得已,她点开了店铺客服的聊天框,客服那句“缺货了,请申请退货退款”让她怒不可遏。
这种“挑着发”的套路在网购平台更常见。记者在微博、小红书等多个平台搜索热点发现,重庆张女士9月在“易通金××店铺”买200克黄金,克价789元。然而,金价上涨后商家只愿赔1000元,而200克的差价已近2万元。广州消费者朱女士在某电商平台下单的20克金条也遇阻:商家先是说“模具损坏”,被追问后坦言“标价失误,亏本发不了”,随后干脆失联。更令人无奈的是“订单消失术”:北京郑先生在10月份购买的50克金条在派送中被取消,平台称“系统判定超消费需求”,事后竟删除订单记录,仅愿赔偿200元。
对此,余立斌揭开了背后的逻辑:多数电商小商家采用“无备货模式”,接单后再采购,金价暴涨时发货就亏本,“本质是和消费者对赌金价”。当金价下跌,商家则搬出“贵金属不支持七天无理由”的条款,拒绝退货。事实上,这种行为既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也涉嫌虚假宣传与不正当竞争。
留存证据是维权关键
“金价波动是商业风险,绝非拒发理由。”重庆格林威律师事务所胡显莉律师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买卖合同订立后,商家无正当理由拒发货即构成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
事实上,对于消费者而言,留存证据是维权关键。比如,下单时要截图商品页面的价格、发货承诺,沟通时保留聊天记录,遭遇拒发可先向平台投诉,要求动用商家保证金赔偿等。若平台调解无果,还可拨打12315或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涉案金额较大时可提起诉讼。郑先生的经历提醒,即使订单被删除,留存的截图、支付凭证也可作为维权依据。
此外,选择合规渠道也能从源头规避风险。比如,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可享税收优惠,且能避免场外交易的乱象。上海黄金交易所近期也发布了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通过合规渠道交易,合理控制仓位”。若消费者有明确购买金饰的需求,可选择有备货能力的头部品牌,投资黄金则优先考虑银行实物金条或合规ETF产品。
相关新闻
金价高位波动 银行“停而复开”
11月3日,工行、建行相继暂停黄金积存新业务。11月4日,工行和建行火速完成调整,相关业务恢复正常。恰逢11月1日黄金税收新政落地窗口期,这场“停而复开”的调整背后,是高位波动中黄金投资生态的显著变化。
11月3日午间,工行率先公告暂停“如意金积存”开户、主动积存及实物提取等新业务,存量定投与赎回不受影响。仅隔两小时,建行跟进暂停“易存金”实时买入、实物兑换等申请。有投资者直言意外:“本想提部分金条,客户经理说只能持有或赎回,实物交割通道暂时关闭了。”不过,在11月4日,工行和建行便恢复全部业务。
这场调整与税收新政的衔接痕迹明显。11月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以实物交割为界优化黄金增值税安排,强化场内“投资性”标准金税收优惠,明确区分投资与消费属性。“银行需要时间对接税务系统与票据管理要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叠加国际金价年内涨幅超50%、在4000美元/盎司高位拉锯的背景,风控需求同样迫切。
事实上,多家银行早已悄悄“筑堤”。10月以来,兴业银行将积存金购买起点提至1200元,平安银行定投起投额上调至1100元,中行、工行等也纷纷将门槛从850元左右调高至950元以上。支付宝端工行积存金曾在10月14日短时关闭开户,平台与银行密集提示“避免单一重仓”。
近期,这场金价波动与税收新政,也正加速黄金市场的规范化洗牌。11月3日,A股潮宏基跌停,周大生、老凤祥跌超3%;港股老铺黄金、周大福单日大跌超8%,资本市场反映出对短期前景的担忧。江门证券业资深人士赵俊鹏表示,虽然短期金价上涨,但长期来看,合规渠道能避免套路。新政正推动资金向交易所等合规渠道集中,而银行积存业务的费率、交割规则可能持续优化。对投资者而言,盯着银行公告和场内产品,比追涨杀跌更稳妥。
(傅雅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