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刘女士浏览网页时,看到“全额退保、不成功不收费”的广告。因对自己购买的某保险产品收益不满意,便添加了广告中的联系方式。在对方的教唆下,编造“被误导销售”的虚假理由向监管部门投诉。期间,中介以打点关系为由,收取了刘女士2万元“保证金”,甚至伪造刘女士签名提交给保险公司。当刘女士满心期待能全额退保时,却发现退保金额远低于预期,而此时中介早已失联。刘女士因提供虚假材料被列入行业黑名单,不仅后续投保困难,就连贷款也受到了影响。
【案例分析】
中介教唆刘女士伪造证据,严重违反法律,破坏了保险市场的诚信原则与正常经营秩序。此外,中介骗取刘女士高额手续费,严重损害了她的财产权益。
【主要风险】
揭开不法中介骗局的面纱:常见表现与欺诈手段
虚假夸大宣传。不法中介借助网络平台、电话推销以及群发短信等方式,肆意吹嘘,信誓旦旦地宣称与各大金融机构存在特殊内部关系。他们承诺能够帮助消费者实现全额退保、获取高额维权赔偿,给出的承诺远远超出正常业务范畴,极具蛊惑性。
诱导违规操作。不法分子故意教唆消费者实施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例如,诱导消费者虚构保险销售过程中的误导情节,一步步将消费者引入违法违规的泥沼,全然不顾后续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骗取关键信息与高额费用。在成功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后,不法中介便开始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索要消费者的身份证、银行卡、合同等重要信息。同时,巧立手续费、保证金、定金等众多名目,向消费者收取高额费用,一旦得手便消失无踪。
【风险防范建议】
广发银行江门分行温馨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
熟悉正规解决渠道。当对金融产品存在疑问或需要进行维权时,消费者应直接联系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或者通过监管部门指定的合法途径来解决问题,避免被不法中介误导。
谨慎对待信息提供。务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向不明身份的机构或个人提供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财产安全的重要信息,如银行卡号、密码等,防止信息泄露。
强化自身法律意识。充分认识伪造证据、虚假投诉等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坚决拒绝不法中介的教唆,不抱有侥幸心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时刻对“高额回报”“内部关系”等虚假宣传保持高度警惕,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冷静分析,理性判断,避免上当受骗。

